丛兰沉思了良久,突然发问:“老大人,难道就真的没有办法了吗?”
“没有,土地农桑是王朝的根基命脉,牵一发而动全身!”
张敷华神情有些黯然,“老臣不是不想为国朝解决这个隐患,奈何兼并土地之人,除了皇亲国戚和宗室藩王外,大部分是像你我这样的读书人。”
“以往兼并田地之人,几乎所有权贵都参与其中了,但是陛下即位之后,一直大力打压这种现象,太监宦官废置皇庄,武将勋贵被中山侯约束,而刘瑾此次成为钦差大臣巡查庆藩一脉,想来陛下也是打算趁机清查这些藩王侵占的田地……到最后,就只剩下你我这些读书人了!”
皇亲国戚和太监阉人被皇帝陛下抑制,而藩王宗室此刻也即将大难临头,面对刘瑾这条疯狗的撕咬,武将勋贵则是被中山侯给压制得死死的……那么天下间兼并田地之人,就只剩下士绅缙绅了!
丛兰满脸苦涩,似哭似笑,不知道该如何是好。
张敷华那沧桑的声音依旧响起。
“读书人耕读传家,以安天下,这是谁都知道的事情,因为太祖高皇帝制定了优待读书人、养士取士的国策,所以一个读书人获得了功名,就会想方设法地攫取田地,这是所有读书人的共识!”
“一代又一代,传承不断,祖孙相继,兼并田地,成为本能!”
“天下读书人何其多也?天下士绅又何其多也?天下缙绅又何其多也?”
话听到这儿,朱厚照总算是听明白了。
五朝元老张敷华,对这些事情心知肚明!
但是,他却从未向皇帝陛下开过口,更是从未提及这些事情。
无非因为张敷华也是文臣缙绅。
即便他的立场一直在朝廷一直在百姓,但这并不意味着他就敢道出这个隐秘,促进朝廷进行改革。
毕竟古往今来的改革家,大多没有什么好下场。
历史上的改革者,往往是时代一次向前大跃进的先驱,是处在风口浪尖的最顶端的人物,他们很容易就会被推上历史的风口浪尖,在各种权利和各方势力相互角力之下,最终落得个灰飞烟灭的下场。
比如那吴国的伍子胥,比如那秦国的商鞅,比如那西汉的主父偃和桑弘羊,再如李唐的杨炎,再如那前宋的王安石……
不是身败名裂,就是满门抄斩,全都没有一个好下场!
毕竟一旦涉及改革,自然就会触碰到现有权贵的利益,把他们往死了得罪!
断人财路,如杀人父母,这些人自然就会拼死反击,寻到机会就会将改革者给赶尽杀绝!
改革意味着开陈出新,意味着从既得利益者手中抢走利益,这就注定改革是一条充满血腥死亡的道路。
说到底,张敷华老了,他已经没有几年时间可活了,早就被这大明官场的蝇营狗苟耗空了精气神和所有热血。
他为朱厚照打造出了一个清廉高效的都察院,这就是他张敷华为大明王朝做的最后一件事情了。
说句难听的话,张敷华若是接下这个差事,他不但自己会死在任上,而且死后还会臭名昭著,被士绅缙绅抹黑直至遗臭万年,甚至他的子嗣后人也会因此受到牵连,别说什么步入仕途了,他张敷华会殃及子孙!
正因为如此,张敷华才一直对此事闭口不提。
直到今日皇帝陛下主动开口询问,张敷华到底是忠君爱国,所以还是忍不住道出了实情。
不过言尽于此,他也没有提出什么解决的办法!
或许这位为大明操劳一生的五朝元老,确实对大明士绅缙绅彻底失望了,所以他也真的不知道什么解决之策。
丛兰听得怒发冲冠,他很难想象大明王朝为何会变成如今这副样子,而为什么问题症结会出在士绅缙绅身上!
朱厚照见火候差不多了,轻咳两声笑道:“不必这么悲观,朕不还在这儿呢!”
“土地兼并这个事儿,不是不可以解决,但必须慢慢来,不可操之过急。”
朱厚照长叹了一声,心中无比怀念汤昊。
果然不出这个野人的预料啊,朝堂之上有眼光有见识的臣子并不在少数,但是他们就如张敷华一样,不愿说也不敢说,最后满朝文武仅仅只有一个汤昊,敢直接说出来!
这满朝文武,忠君爱国者,唯中山侯汤昊为最!
看着皇帝陛下那阴晴不定的脸色,张敷华心中生出了些许不安。
这田地农桑都把持在士绅缙绅手中,牵一发而动全身。
在皇帝陛下没有足够的实力之前,若是贸然对土地进行改革,只怕天下瞬间就会大乱。
因为农业才是王朝的根本,别看皇帝陛下和中山侯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的对朝堂各方面进行改变,可是对王朝最重要的土地他们先前碰都没有去碰过,所以这对君臣的这些行为并没有触及到士绅缙绅的根本利益。
只要不动土地利益,士绅缙绅就能够忍耐。
当然,上一次霸州反贼的事情,却是个例外,毕竟披上了反贼这层外衣,不是正大光明地清洗士绅缙绅。
张敷华还在沉思,丛兰听到这话却兴奋异常,当即拱手道:“臣愿为此尽心竭力,还请陛下示下!”
朱厚照随即掏出了小本本,正是野人留给他的,如何打破信息壁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