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历心情好的原因是五月份以后,福康安和海兰察两战两胜,收复了彰化,解除了诸罗之围,会合鹿仔港的清军扭转了战局。
现在大军向台南压迫而去,就准备和林爽文叛军决战了。
因为高兴,弘历甚至能多吃一点东西,也能多睡一会儿觉,感觉照在自己身上的阳光都灿烂了一些。
向来体察圣心的和珅瞅准了时机,把舒常送给自己的最精美的一座产自带英的自鸣钟献给了弘历,使得弘历大为开心。
趁此良机,和珅向弘历提起了兰芳的相关事务。
“兰芳?”
弘历初闻这个名字,只觉得有些耳熟,并未反应过来,弄得和珅也有些意外。
但是和珅很快意识到这是弘历有点糊涂了,记忆力下降了,可能已经忘记了那么回事。
于是和珅提醒了一下弘历关于舒常和兰芳的事情。
过了一阵子,弘历才终于想了起来,原来这个事情之前发生过,但因为的确不算什么大事,所以被自己忘记了。
弘历拍了拍自己的脑袋。
“老了,老了,不记事了…和珅啊,那个兰芳的事情,你查的怎么样了?”
不是舒常吗?
怎么又轮到我了?
“主子,您忘了?这個事情是您让前任两广总督舒常去查的。”
弘历一阵恍惚。
“哦…舒常啊…又忘了!对,舒常,舒常查得怎么样了?”
“也没有什么太大的事情,无非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
和珅尽量用柔软的话语缓解弘历心中的警惕,将兰芳灭安南的事情讲的简单了一些,告诉弘历木已成舟,为了安定边疆、稳固秩序,还是让应允了兰芳的请求比较好。
弘历虽然有些糊涂、精力不济,但是精明本色并未完全褪去。
他闻言,稍微想了想,皱起了眉头,有些不满。
“就放过了这个无礼小国?要是被其他藩属国知道了这件事情,朕的面子,大清的国格,又该放到哪里去?大清的藩属国,也是他能染指的?”
和珅对此一点也不担心。
“但如果要问罪兰芳,就要动兵,眼下林贼之乱未平,国库空虚,实在是无法两头作战啊,而且真要打,一旦进入安南那种瘴气遍布之地,我军未必能速胜,万一使得当年缅甸之事重现,又该如何是好啊?”
弘历闻言愣了愣。
年岁渐长,最近发生的事情他总是忘记,就感觉脑袋里那面曾经的明镜像是蒙上了一层雾一样,模模糊糊看不真切。
但曾经发生的事情却记忆犹新,难以忘怀。
与缅甸的战争,让他接连失去了傅恒、明瑞两名亲人,这让素来重情义的弘历十分悲痛,难以释怀。
那一战大清打得极为惨烈、悲痛。
破碎的地形、艰难的后勤、难以聚集的兵力和多发的瘴病让清军备受折磨,也一直无法对缅军发起有力的反击,反而使得云南处处烽烟,损失惨重。
最后也只是取得了一场象征性的胜利,并未取得全胜,那之后,缅甸依然多次对边境有所冒犯,只是没有那么明目张胆了。
那之后,弘历就很不愿意再次在东南亚那种地方发起征战,只要对方不主动进攻,他也不会主动发起战事,他实在无法承担更大的伤亡了。
和珅的提醒让他想起了这悲伤的过往,他便叹了口气,一脸落寞之色。
“你说的也是啊…当年,无非是意气之争,便决定出征,可这一出征,反叫我失去了傅恒、明瑞,损兵折将,最后也没换来一个好的结果…”
“主子,那种野蛮未开化的瘴气之地,对大清来说是毫无必要的,只要他们遵奉大清为宗主,称臣纳贡,又何须征伐?”
和珅趁胜追击道:“现在兰芳国也知道自己错了,也愿意遵奉大清为宗主,既然如此,您大可以下旨申斥他们,勒令他们向大清谢罪,然后再正式册封兰芳国为大清藩属。
如此恩威并施,自可不战而屈人之兵,大清的颜面是可以保全的,世人也会知晓您的威严,知晓域外小国对我大清的尊重与畏惧,如此,比起再起战端总要好一些,您说呢?”
弘历呆呆的坐了一会儿,拍了拍自己的腿,长叹一声。
“好吧,好吧,就这样吧,和珅啊,你去操办此事吧,办的利索点,别让这些域外小国看轻了我大清国。”
“奴才遵旨!”
和珅跪地叩首,然后缓缓离去。
背过身子的那一瞬间,和珅悄悄看了一眼弘历,见弘历佝偻着身子坐在椅子上,出神的想着些什么,似乎有点哀伤。
那一瞬间,和珅感觉面前的弘历不再是那个挥斥方遒意气风发的帝王,而是一个失去了很多东西以后有些想念却不知该如何追忆的脆弱的老人。
他真的老了。
和珅的心头忽然冒出了这几个字。
由和珅做主负责处理的关于兰芳的藩属国册封事宜很快推进了下去。
在这种事情上和珅一向比较得力,更多的层面上,和珅也比较注重办事的效率。
在这些事情上,和珅有一种乾隆中后期官员少有的干练,比起那些懒政到了极点的地方官吏,和珅努力多了。
也难怪弘历如此宠幸他。
但也正是因为如此,赵学宁在升龙府接到清政府送来的“诏令”的时候,才感到这个世界有些时候真的是疯狂的让人难以想象。
“我只不过顺嘴说一下,和他们开个玩笑,想着争取点时间,他们怎么就当真了?”
赵学宁拿着那份发自紫禁城的代表清帝国官方意见的“申饬令”,看着上头的文字,只觉得一阵难以言表的郁闷。
这份诏令上的大意就是清帝国对兰芳没有经过允许就消灭安南国的事情非常不满意。
大清皇帝认为,遇到事情他们可以到京师来向皇帝告状,皇帝以君父的态度面对天下人,儿子被欺负了,爸爸自然会帮儿子出口气,自然会大发慈悲帮他们解决问题。
但是你这不告诉皇帝就解决问题的行为与犯上作乱又有什么区别?
大清讲究一个忠孝之道,儿子被欺负了、家里人闹矛盾了,应该由大清这个大家长来解决问题,你不告诉大家长就擅自对家里人动手,岂不是不忠不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