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来书院这么久,还从来没有仔细想过书院的运营问题。
反正缺谁都缺不了他们,泾阳王也是诚心诚意的把他请过来的,这些繁琐的事情,不是他应该担心的事情。
可是如今听老陆这么一说。
书院,天天在亏钱啊。
不是,泾阳王他图什么?
给自家产业培养人才?
也是,分院的开设,的确是能更快的培养更多百工百业的人才,然后进入到泾阳王府麾下的产业当中。
自己培养出来的人,比外面招揽进来的人,更加可信。
毕竟是从书院出去的学生,都是知根知底的。
甚至这一批学生,有一半,都是泾阳县庄子上的学生。
这庄子上的,全是泾阳王的自己人
“赔的多吗?”颜思鲁看向李复。
“没算,对于泾阳王府来说,说多不多,说少也不少。”李复回应着。
眼下泾阳王府单说赔钱,最狠的就是书院了。
茶叶生意扩张,虽然在各地又是建造作坊,又是收铺子,又是招揽人手,花钱如流水,大把大把的钱花出去了。
可是摊子支起来之后,茶叶买卖挣钱啊。
各地都挣钱,这跟书院没法比。
那是有的支持有的收入。
而书院,是入不敷出,永远在补贴。
虽说如此,可是面对寻常百姓家的孩子在书院读书,书院里的各项东西,价格就不能定的高,甚至连学费也是如此。
书院如果是为了挣钱,那就违背了李复当初建造这个书院的本心了。
这里,是要为朝廷培养人才,为李二凤培养可用的人才的地方。
所以,钱财方面,用不着计较。
“我从来不认为,庄子上的这个书院,是个挣钱的地方,做这件事,不管掏多少钱,我都心甘情愿。”李复继续说着:“书院如果当成买卖来做的话,读书这件事,沾染上铜臭,那就不是我的初心了,也不是您二位来这里的初心,不是吗?”
“我不会把经营书院当成一门生意来做,要是当成生意来做,书院还不如推了不干呢,寻常百姓人家的孩子,有几个能读的起书?这么多孩子,当中不乏有天赋卓绝,但是因为家庭条件的原因而不能读书,天赋卓绝的孩子如果不能培养,任由其泯然众人矣,想想都令人痛心疾首啊。”
陆德明和颜思鲁两人连连点头。
是这样的。
读书,天赋很重要。
“而且,书院要是奔着挣钱去的,那后果可就严重了,但凡是在书院里管事的,坐在那个位置上,必然是要想着给自己划拉点什么的。”李复笑道:“就跟当官之后,当贪官一样,手,会不自觉的伸向学生。”
“条件一般的学生,岂不是要被敲骨吸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