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多了必然是要休息的,这个节骨眼上来这里,又怎么能见到正主呢?
要的就是将拜帖送到他手里,到时候等着颜家的人回信就好。
次日,颜思鲁清醒之后,管家才将昨日里县丞来送拜帖的事情告诉了他。
“县令要来颜家拜访我?”颜思鲁看完拜帖之后,笑了:“最近这两天,咱们家里还真是热闹了。”
“那,要如何回应呢?”
“就说后天有空,让他后天再来吧。”颜思鲁说道:“反正来了无非就是来打探消息的,各自心里的小心思,就差摆在明面上了。”
颜思鲁活这么大岁数,书读了不少,也做官,还能看不明白县令是什么意思吗?
那岁数又没活到狗身上去。
管家应声,而后马上去安排人给府衙那边送消息。
颜思鲁则是匆匆吃了早饭,就奔着书房去了。
昨天跟泾阳王聊的那四句话,他可要好好写下来。
在书房里,将这话写在了绢纸上,颜思鲁越是看,越是觉得脑海里好像想到了一些什么,但是想要去抓,又抓不到。
颜思鲁匆忙起身,在房间里的书架上翻找着竹简。
一连找了一大堆,抱着来到桌案旁,放在旁边的垫子上,开始翻看找出来的这些竹简。
天地以生生为心,圣人参赞化育,使万物各正其性命,建明义理,扶植纲常,继绝学,谓缵述道统;开太平,谓有王者起,必取法利泽,垂于万世
颜思鲁还记得自己昨天所感悟出来的话。
天地本无心,以万物为心。
但是人有心,人的心是使生之为人能够秉具博爱济众的仁者之心,和廓然大公的圣人之心。恻隐之心,不忍人之心,也就是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也就是仁所由出的起点。
立命,没错,自己听到的立命,早在孟子中就有记载了。
找到了!
颜思鲁捧着手中的竹简,小心翼翼,仿佛是侍奉着一件珍贵的宝物一样。
“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夭寿不二,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
“《孟子·尽心上》早有记载,哈哈哈哈,读了这么多年的书,到最后,所有高深莫测的道理,全都在人生最初要读的最普遍的书籍里。”颜思鲁喃喃说着。
年岁越大,越想钻研出属于自己的道理,想要发展出自己的想法,着书立传。
但是,所有的一切,基础全都是要在研究透彻先贤的着作。
一切,都有根源。
通过修身致教,最后如果能而达到这样一种境界,即不管一个人的寿命是长是短,都能保持自己的性体全德,那么一个人的一生就可以说已经安身立命了。
为往圣继绝学,故“往圣”者,孔子、孟子所代表的先儒也;“绝学”者,孔孟先儒所弘扬之道学也。
明白了,全明白了,这下,更加通透了。
至于最后一句,为万世开太平,则是另外更高的一个层次了。
天之人,真神人也!
颜思鲁研究这四句话,闷在书房里一整天不出来,连中午饭都是管家送到书房来的。
客栈里,李复还不知道颜思鲁都快魔怔了。
只是无聊的打发着时间,跟苏定方偶尔聊聊水师的事情。
至于城内王家什么的,他根本就不在意。
王家派人在客栈外面打探消息,李复又何尝没有将白云泉放到府衙附近呢?
理解,都是相互的。
敲门声响起。
李复放下茶盏。
“进来。”
伍良业推门而入。
“郎君,咱们的人回来送消息,如您所料,前天府衙的县丞亲自去了颜家,今天,县令带上礼物去颜家了。”
“中间还隔了一天呢,看来颜思鲁心里也有数啊,大家都是聪明人,都知道对方想要做什么。”李复笑了笑:“聪明人好啊,在这种事上,就是喜欢跟聪明人明里暗里的打交道,知道为什么吗?”
“为什么?”伍良业顺着李复的话头问道。
“因为可以猜,可以预料。”李复说道:“聪明人之间的脑回路是大差不差的,就只有蠢货,你可能猜不到他脑袋里在想什么,想要弄明白笨蛋的脑回路,除非你把自己也降智到蠢货的程度。”
理论上王者局和青铜局大差不差。
一个是双方都知道对方要做什么,一个是双方都不知道对方要做什么。
最为混乱的,是钻石局,偶尔清醒的看着各种蠢事,偶尔自己也做点蠢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