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几人走到红毯中途,作为国际女星的巩莉被现场的工作人员单独留下。
清场以便红毯外的媒体记者拍照。
周讯、周海味等人见到这个插曲,切身体会到在国际上与巩莉的差距。
她们这些人,现场的工作人员巴不得走的快一点,不要耽误到后面。
而巩莉,却有不同的待遇。
要知道,这可是戛纳电影节啊!
全世界,四大电影节,欧洲三大,以及美国奥斯卡。
其中,奥斯卡是最为世人所瞩目的电影节。
奥斯卡奖注重影片的政治和商业因素,三大电影节坚持以艺术性作为最高指标。
而欧洲三大电影节特色各异,当中戛纳电影节是市场交易量最大、国际影响力最高的电影节(最顶尖),柏林电影节注重思想性和社会性(最严肃),威尼斯电影节则是世界第一个国际电影节(最悠久)。
现阶段,奥斯卡电影节需要满足在洛杉矶商业电影院上映(首映)至少一周才能报名参加。
简而言之,它只选好莱坞电影,且注重美国政治与商业因素。
而且奥斯卡电影评选部很拉跨,对电影艺术性十分保守,对商业性的追求又远高欧洲三大。
而它的政治性隶属于美国电影学院,可以说本就是美国国家电影政治奖,定位就已经局限。
但由于美国是世界第一强国文化输出强,给人一种奥斯卡选出来的电影就是好片的错觉,实际奥斯卡压根就不在意影片好不好,只在意是否符合美国保守价值观。
好似《阿甘正传》与《霸王别姬》都是奋斗型传记电影,其艺术性却差了一个纬度。
其实奥斯卡有很常见的套路,比如片中必须有白、黑、棕、黄等各色人种参演,如反战、环保、宗教、家庭等必要题材,再加上一点性暗示,以及国家美化。
满足这些,不仅能提名奥斯卡,还有机会拿小金人。
不可否认,奥斯卡电影节中斩获大奖入选影史千佳的影片数量要高于柏林电影节和威尼斯电影节。
但,奥斯卡电影节入选影史千佳的影片除了《教父》、《教父2》撑场面外,其它的大多都很拉跨。
细细比较起来,奥外看起来比奥斯卡还要更强。
再者,欧洲三大是入围影片不能互递。
比如,同时有三部好莱坞电影入围戛纳电影节,那么这三部电影就算没在戛纳电影节获奖,也去不了柏林和威尼斯电影节。
但,这三部好莱坞电影回国后能去奥斯卡。
因为,奥斯卡没有限制。
这就出现了好莱坞去到欧洲三大中的某一大成功入围却未有获奖的影片,又去不了其它欧洲二大,回国后在奥斯卡上获奖的情况。
不过,话虽如此。
谁让美国是世界第一大国,文化输出最强。
因此,加上奥斯卡电影节,世界四大电影节。
其实欧洲三大只有戛纳电影节略胜奥斯卡一筹,柏林与威尼斯要稍逊一些。
其中威尼斯电影节舔奥斯卡最为严重,以后都沦为奥斯卡的前哨站。
柏林电影节最起码在第三世界对新人的发现比戛纳与威尼斯都要好,一直保持着面向全世界的本心。
而奥斯卡除开奥外,只选择好莱坞电影,本身就有极大的局限性。
能备受瞩目以及具有地位,只因奥斯卡是世界第一大国美国的最高电影奖项。
至于似小李子这样的演员出道就能在欧洲三大上拿演员奖,却一生都在追逐奥斯卡。
其实原因很简单,欧洲三大的演员奖并不一定出自提名电影之中,只要是入围影片中的演员都有可能得到。
而奥斯卡的演员奖,基本出自提名最佳影片或者提名最佳导演影片的电影之中。
演员想拿奖,所主演的影片得先提名,不然就是陪跑。
换言之,小李子想拿一座奥斯卡小金人,他主演的电影得先提名,演员奖一般只出自这些影片之中。
相应的欧洲三大就不一样,影片就算只是入围,演员也有机会拿演员奖。
两相对比,并不是说奥斯卡的演员奖含金量高,因为奥斯卡的选片本来就有局限性。
再者,最佳影片的主演有些时候其演技或许还真不如陪跑影片。
这是因为,有些影片,全靠演员精彩的表演拉高了维度。
可以说,奥斯卡含金量可能有待商榷,它的含“金”量,却是毋庸置疑的。
相对于欧洲三大,在公关这一方面,有过之而无不及。
同时,还要满足评委的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