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让你们去个衣都这么难,将来王爷有令是不是也要权衡利弊?
李郁站在200米外,都感受到了高炉的热量。
转头问道:
“工人是几班倒?防暑措施?”
“回王爷,每出一炉铁水。当值工人就换一批,到那边的林子里歇息纳粮,凉开水敞开供应。”
“走,过去瞧瞧。”
下山坡时,李郁突然询问道:
“老陈,江宁籍工人能适应这等苦差事吗?”
老陈尴尬一笑:
“王爷英明。辞工的不少,剩下的加了5钱银子,基本稳定了。”
“那你这的人手够吗?”
“王爷勿怪,露天矿那边常年是1500人轮班倒。冶铁是技术活儿,1200人轮班倒,另外有小工400人搬运物料。我观察过,人再多就是添乱,帮不上忙了。”
一箭双雕,既补充了军队。
林子一侧还有条小溪。
李郁笑了笑,很有道理。
纳凉区位于密林当中。
否则引起的麻烦,不亚于一场叛乱。
“看似一车装的多了,可需要人驾驭骡子,需要专门饲养照料骡子。这么算起来,不如直接用人更省事,成本也更低。”
看来以后推广机器之前,要很严肃的考虑这个问题!
生活区域的选址是经过考量的。
老陈肃然起敬,妙啊。
“够!本地的农夫抢着来挖矿。”
“焦煤跟得上吗?”
李郁停下脚步,小声说道:
“都送去挖露天矿,等到第二个月告诉他们,人手太多,要退工。如果不想退工,可以转入矿区的军队。”
砍伐出了一块平坦区域,修建了简易道路,还搭起了简陋的棚子,里面摆放了许多的桌椅板凳。
生产工具就两种:铁锹和独轮车。
所有人都感慨“吴王仁厚”,体恤下情,居然把人当人看。
避开了下风向,和生产区平行分布,避免了冶铁黑烟的困扰。
在无限充沛、极度便宜的人力资源面前,什么优良骡马先进机器都得败下阵来。
“王爷恕罪,没有这个必要。”
商人没有动力引入机器,因为没有利润。民间仇视机器,因为砸了自己的饭碗。
“直接在那边卸货,然后用独轮车再运到高炉。”
……
李郁笑道:
“回王爷,铜陵那边的煤矿就地加工成合格的焦煤再装船送到咱们这。”
一处占地约1000亩的区域,就是露天铁矿所在地。无需挖竖坑,无需爆破,十分省事。
“是啊,包吃包住,还发衣服。每月净赚2两,上次招募100人,结果来了300人报名,现场还打起来了。”
“如果,本王说如果,用四轮骡拉车代替独轮车呢?”
“这么抢手?”
“老陈,下次你全部收下。”
一路上走的都是水泥道路。
水缸里是加盐凉开水,下了工的人都会来咕嘟咕嘟喝几碗。
而铁矿石经过再次敲打凿碎成合适体积大小后,才会进入高炉,这是个纯体力活儿。
老陈指着不远处的码头,补充道:
又让剩余的人,不敢怠慢。想保住饭碗,就要提高挖矿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