瞬间,朱柏如一道幻影般掠至徐风年的侧旁,低声道:“跟我来,你父亲出关了。”
无需等待回应,他已悄然握住徐风年的臂膀,两人身形交错间,恍如穿越时空般抵达悟道塔前。
徐风年尚在愕然中,已被引领至眼前,只见徐啸正步出塔门,面色焕发,神采奕奕,仿佛脱胎换骨。
他惊喜地开口:“爹,你的气色好了许多。”
朱柏的承诺并非空穴来风,尽管徐风年偶尔会因亲昵而戏谑父亲,但亲情深重,他的内心始终牵挂着父亲的安康。
面对徐风年的感激,朱柏却淡然道:“不必言谢,徐风年,你知道我为何出手,无需赘述。”
徐啸心领神会,他深知朱柏的意图,曾身处悟道塔内,他对大明的实力有了深刻的认识。
如果大明执意除掉北凉,后果不堪设想。
北凉的未来,唯有顺应潮流,才可能存续。
徐风年略作思考后,恭谨地道:“湘王的恩德,我铭记于心。
然而,我与父亲初至贵国,希望能有更多时间去了解这里的人文风情。”
朱柏微微一笑,对于徐风年的小心思并未多加责备。
大明的繁荣,无论是仙道盛行还是科技与国防的强大,都远超北凉想象。
如今,大明的百姓享受着超越21世纪鹰酱国的现代生活,这样的诱惑,任谁也无法抵挡。
他轻轻拍了拍徐风年的肩头:“你们需要的时间,我自会给。
记住,北凉的未来,便在此刻决定。”
话语间,蕴含着不容置疑的决心。
徐风年心有所求,朱柏欣然允诺:“罢了,但你们只有半个时辰,半个时辰后,我便要引领你们回归北凉的怀抱。”
他强调,“你们的根不在大明,这里不过是暂栖之地,理解了这一点,或许能从中汲取些宝贵经验。”
“是的,父亲,”徐风年狡黠地笑道,“我想借此机会,深入了解大明百姓的生活,探寻他们繁荣的秘密。
如此,我们回到北凉,也能如法炮制,让我们的人民享受同样的福祉。”
徐啸赞同地点头:“你这小子,总能出人意料。
让我们一同漫步在这应天城,观察,学习,然后将这份智慧带回北凉。”
朱柏神识如影随形,悄然隐没在皇宫深处,注视着这对父子在繁华市井间的身影。
“这对父子倒也有趣,”他淡淡评述,“或许其中隐藏着某些深意。”
此时,朱元璋的身影映入朱柏眼帘,他修炼有成,气质更显威严。
然而面对朱柏,这位洪武大帝的威严中透出几分慈爱:“柏儿,你在关注什么。”
“父皇,我只是在留意那对来自北凉的父子,徐啸与徐风年。”
朱柏恭敬地禀报,眼中闪烁着探究的光芒。
朱元璋不解,他们何足挂齿?然而,朱柏的决定往往意味深长。
“柏儿,你的下一步计划如何。”
他问,心中明白,大明军方虽在离阳,但朱柏另有打算。
“既然你已有决断,父皇便不加干涉。”
朱元璋接着道,“离阳皇帝提出和谈,但我认为无须理会,那样的懦夫毫无价值,不如一劳永逸。”
“一切听从父皇的安排。”
朱柏坚定地回应,眼中流露出对权力的掌控欲,“除北凉王府外,其余皆可不必顾忌,清理干净,免生后患。”
另一边,徐啸和徐风年沉浸在应天城的热闹与繁华中,每一步都让他们惊叹于这座城市的活力与秩序,仿佛在无声中揭示着繁荣背后的秘密。
在应天城,两父子漫步在那宽阔整洁的街道上,每一步都踏出一种惊讶。
这里的民众,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饱满的生命力,仿佛每个毛孔都在诉说着他们的幸福生活。
他们发现,大明的人民不再是凡胎俗骨,而是个个沉浸在修炼的奇妙世界中,身体健壮,疾病和死亡似乎成了遥远的记忆。
路过一户寻常人家,他们瞥见那餐桌上丰盛的菜肴,鲜鱼肥肉堆叠如山,这仅是富裕的冰山一角。
大明的繁荣富裕,如同画卷般展现在他们眼前,任何一个君主能引领这样的国度,怎不是盛世的象征?
徐啸凝视着这一切,感叹道:“儿啊,归顺大明,我看是明智之举。”
徐风年则在这一路所见所闻中,观念悄然转变。
原本他还期待北凉投降后的优厚条件,但此刻,大明的繁华让他明白,与之平等共事只是奢望,只要能体面降服,已是幸事。
“爹,”徐风年摩挲着下巴,“大明的福祉,北凉的子民未来也将共享,他们可以饱食肉香,修习长生之道,何愁领袖更替?我们北凉只需接受这个现实。”
这时,朱柏的身影突然映入眼帘,犹如从云端降临。
“湘王殿下,”徐风年恭敬行礼,“北凉愿俯首称臣。”
朱柏略显意外:“这么快?这不符合你徐风年的作风。”
然而,面对徐风年的诚恳,他不再试探,只希望传达一个信息:大明需要的仅是忠诚,而非平等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