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宫湦道:“雪灾已初显端倪,且有加剧趋势。此事便由太督总领,延乙期与角人六指从旁协助,务必尽早落实。”
三人纷纷起身:“诺!”
姬宫湦稍微舒展肩臂。
“尔等若无其他要事奏报,那便立即前去执办。”
角人六指正欲拱手告退,却见太督内史冂与延乙期站着不动,连忙将双手放下。
姬宫湦敏锐觉察到,便直接朝角人六指下令。
“尔需联络各国诸侯,商定流民换粮细则,便先行退下罢。”
角人六指会意:“臣告退!”
待角人六指走后,姬宫湦便望向延乙期。
“延松可有密信传来?”
延乙期道:“目前尚无。”
姬宫湦颔首:“没有密信,那便意味着诸事顺利,尔亦退下罢。”
延乙期当即领命:“诺!”
待大殿仅剩太督内史冂,姬宫湦才悠悠开口。
“孤王北征南巡,离王城半载有余?太督手捧布帛而来,必是诸多要事奏报。现下孤王尚未疲倦,太督可一一奏报。”
太督内史冂道:“朝堂之要事,此前皆已派长羽甲士禀报大王。臣今日所要奏报,却是为三件私事。”
姬宫湦当即笑问:“可是与伯朙婚事有关?”
太督内史冂道:“首件私事,确为伯朙婚事。”
“太督意下如何?”
“臣以为不妥。”
“周轻虽然出身低微,且被讹传为不祥之人,却与伯朙相处融洽。太督若是嫌弃,孤王可收周轻为义妹,如此便能不落名分。”
“臣并非嫌弃周轻,而是觉得,此事可以使大周社稷获益。”
姬宫湦不禁错愕:“此乃伯朙婚事,与大周社稷何干?”
太督内史冂道:“大王可借机颁布王命诏书,鼓励公卿与普通百姓通婚。以伯朙婚事为范例,逐渐形成风气,减少公卿彼此联姻。”
从朝堂角度,太督内史冂提议确实很精妙。
倘若任由公卿彼此联姻,结局必然是权柄固化,最终形成门阀。
届时公卿互相抱团,天子便会逐渐沦为摆设。
鼓励公卿与普通百姓通婚,确实可以延缓门阀形成。
前世史书所载,朱元璋登基后,为避免外戚干政,曾于洪武元年修纂《女训》。
“凡天子、亲王之后、妃、宫嫔。慎选良家女为之,进者弗受,故妃、后多采之民间。”
明成祖朱棣之徐皇后,虽为徐达长女,却是靖难之役前所娶,本就不按皇后规则选定。
明英宗朱祁镇之钱皇后,其父受祖上荫为正三品,出身便仅次于徐皇后。
除上述二者外,大明皇后均出身平民之家。
纵观大明二百七十六载,鲜有后宫与外戚干政之事发生。
另一方面,伴随科举制不断完善,依托姓氏血脉建立的门阀世家逐渐消亡,转而变成地域性的文官士绅集团。
大明权势之争,便以宦官集团与文官士绅集团为主。
姬宫湦推行学政,并不断提拔出身低微者,正是为防范门阀世家滋生。
此前于洛邑宫苑召见卜师廿,亦曾密谈此事。
大举任用内史一门,皆因其等忠诚与才能。
若想防范门阀世家滋生,仍然需要慎重对待内史一门。
太督内史冂显然深知这点,便以内史伯朙婚事为突破口,表明内史一门,并无成为门阀世家之心。
姬宫湦叹道:“太督深明大义,然公卿联姻之事,倘若孤王多加干涉,或会适得其反。”
太督内史冂却道:“据臣猜测,早有公卿观望。倘若大王不借此树立范例,未来或将出现公卿联姻。”
姬宫湦笑问:“太督所指,可是姬友、太史伯阳父等人?”
太督内史冂连忙解释。
“臣只是猜测,不敢妄言。”
姬宫湦大笑:“太督过于多心矣。诸侯联姻不曾断绝,倘若事关社稷,有几人会因为联姻,舍弃自家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