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廷和将内容看过,惊讶地问道:“张老公爷的意思,是要让尧臣接替他的位子,以后就由尧臣来主持五军都督府的事务?”
“他倒是想……”
谢迁没好气道,“但尧臣真能顶得上么?现在尧臣跟着沈之厚出去混军功,看样子有所收获,下一步英国公会跟陛下请奏,让尧臣进五军都督府,几年内尧臣便可独当一面。”
杨廷和面带忧虑之色:“只怕到时候都督府也会为之厚控制。”
谢迁打量杨廷和一眼,神色冷峻:“介夫对之厚戒备心倒是挺深的……莫非你怕他将来乱国?”
杨廷和赶紧否认:“在下并不觉得之厚会发展到那地步,但始终还是要有所防备,现在尽可能安排跟他无关之人掌握京城重要差事,比如说兵部……”
对于杨廷和的话,谢迁略微迟疑,最后摇头:“如果让伯安来当兵部尚书,未免太过年轻了,但若让旁人来,又不放心,想那陆侍郎人品不堪……”
话说一半便顿住了,谢迁对陆完一向怀有极大的警惕心理,无论陆完能力如何,又或者陆完这次在山东平乱中取得如何耀眼的成绩,都不入谢迁法眼。
谢迁再道:“不过现在要防备张苑收拢朝中文官,哪怕有些人以前劣迹斑斑,只要能经受住阉党诱惑,也可为朝廷所用,如若不然,很可能会步当年刘瑾乱国之覆辙!”
杨廷和重重地点了点头:“谢老的话,在下谨记,定不会让张苑于朝中乱来!”
……
……
谢迁现在能指望的人不是沈溪,他把所有希望都倾注到杨廷和身上,以至于次辅梁储都被他选择性放弃,至于靳贵,谢迁倒觉得是可用之才,却不能委以重用,毕竟资历和能力欠缺。
紫禁城永寿宫,张太后听过高凤对朝中事的讲述,尤其涉及沈溪的部分,听得异常认真。
“沈卿家的妹妹嫁进宫,那日哀家见过,很机灵的丫头,看上去聪明伶俐,这些日子为何没动静了?”张太后问道。
高凤赶紧回道:“回太后娘娘,最近这一个月来,陛下基本每日都在交泰殿落榻,却有那不长眼的瞎传,说是陛下到现在都没跟这位沈家贵人圆房合卺呢。”
“还有此等事?”
张太后一惊不老小。
虽然张太后对沈溪妹妹入宫之事不是很支持,但为了大明江山社稷,她也就默认这件事的发生,甚至还在迎娶沈亦儿之事上做出一些帮助,她本以为沈亦儿进宫后会改变皇帝的习性,未料沈亦儿进宫只是让皇帝改变了胡闹的方式,至今依然没个正形。
高凤道:“老奴并不清楚,不过那些传瞎话的人,却说得有鼻子有眼。”
张太后有些生气:“皇上也是,起先那个皇后挺好的,他却不理不睬,连皇后家族的人都不重用,现在逾制让沈卿家的妹妹入宫,这大概属于政治联姻了吧?不曾想却对这个皇后如此纵容!”
高凤想说什么,但话到嘴边,又不敢说出来。
张太后并不想知道高凤的心思,再次开口问道:“不知寿宁侯和建昌侯,现在于府中可安好?”
张太后从来都没觉得两个弟弟已被朝廷褫夺军职和爵位,一直拿二人爵位称呼,高凤稍微迟疑后才道:
“两位国舅最近都在府上,足不出户,之前老奴曾派人送一些慰问品,回来的人说,两位国舅现在境况都不太好,寿宁侯更是染病在身。”
张太后恼火地道:“可不是,被皇上给气的……就这样朝中还有人不断煽风点火,他们根本是想让皇家乱成一团,他们好隔岸观火。”
高凤赶紧应声:“是,是,这些人真该死。”
张太后稍微平息怒火,继续道:“有机会还是要跟皇上说说,让他早些原谅两个舅舅,都是一家人,作何要说两家话?新皇后兄长是朝中栋梁,难道他两个舅舅就不是了?以前京城危难时,他的舅舅不也挺身而出?”
高凤心想,张氏兄弟怎么能跟沈状元相比?也就是太后娘娘会高看自家兄弟一眼,但其实兄弟二人根本就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要不是他们乱来,就算平庸一些也不会落得如此惨淡下场。
张太后又道:“谢阁老最近还好吧?”
“还好。”
高凤对谢迁的情况不甚了解,但知道太后对谢迁很关心,便顺着话锋往下说,“谢阁老如今身体康泰,在朝处理政务,朝廷上下一团和睦,谢阁老实在是功不可没。”
张太后叹了口气:“先皇时,朝中英才辈出,那时候确实是一片和气,可现在嘛……怎么觉得宫里边都快跟朝廷脱节了?”
高凤又想说,还不是因为皇帝不问朝事,疏远朝臣的结果?
张太后语气幽幽:“如果沈家那女娃,能早些给皇上诞下子嗣多好?何至于会跟现在这般朝廷根基不稳?皇上太过胡闹,有很多不明白的地方,你们做奴才的该多提点一些才是。”
“太后娘娘,老奴不是很明白,该如何提点陛下?”高凤可不知该如何能让皇帝生儿子,这好像跟他的差事无关。
张太后道:“哀家准备了一些东西,回头给皇上送过去,如果他不会用,你就就跟他解说一下,再让太医院那边给皇上开一些补方,当初先皇身子便有些虚,需要长时间调理才诞下麟儿……皇上从小多病,更是要好好养身体,咱大明就他这一脉,不能出任何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