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但他这边在试图改变皇帝的脾性,张太后也在试着改变儿子,对儿子的行为习惯进行指引。
张太后发现夏皇后只是个安静的傻白甜,从来没有野心争取什么,对皇帝根本没有任何影响力后,张太后自己也很着急,所以哪怕知道立两个皇后实在是不成体统,还是一口答应下来。
这说明张太后已经在为儿子的成长做种种尝试,把沈亦儿迎娶进宫,就是她走出的第一步棋。
沈溪摇头道:“太后一向对夏皇后礼遇有加,这次就算她出面,也不代表日后会对亦儿有所偏帮。”
“只要有陛下心疼便可。”惠娘道,“在老爷看来,或许让一个小丫头进宫是让她受苦,但对她自己来说,何尝不是一次机会?若她能在宫里为陛下生下太子的话,那未来沈家不就更加荣光?”
惠娘不断劝说,想让沈溪接受这一切。
虽然不怎么合心意,但沈溪没有过多跟惠娘争辩,他理解惠娘完全是一片好意,试着让他接受事情中好的一面,其实沈亦儿进宫会对沈家和大明王朝有帮助,而且有张太后相助,沈亦儿在皇宫里也会过好日子,而不是受苦。
“希望如此吧。”
沈溪闭上眼,不太想专注沈亦儿的事。
此时的他更想让自己放松下来,让疲惫的内心可以得到些舒缓。
……
……
张太后出面后,朱家跟沈家之间的婚事就此商定,接下来就是走流程。
谢迁是在病床上知道朱厚照要迎娶沈亦儿的事情,来跟他通报这个情况的人是杨廷和,这会儿谢迁装病,导致他闭目塞听,知道这件事已经算相当晚的了。
“……本来之厚还很抗拒,悄悄安排父母和妹妹回老家,谁知道走到半途他父母又带着妹妹回京来了。太后得悉消息,亲自登门向之厚父母求亲,如此一来之厚那边没了动静,好像已经默认陛下要迎娶他妹妹之事。”杨廷和担心地说道。
谢迁皱眉问道:“那小子的妹妹要进宫了?为何之前未曾听说过?几岁了?”
杨廷和摇摇头道:“具体年岁不知,但应该不大,尚未到及笄之年,而陛下要娶她的目的也并非是因她的德才,全在于要跟沈家联姻。”
谢迁很生气:“早不联姻晚不联姻,老夫养病陛下就想跟沈家联姻,这算几个意思?太后也真是荒唐,居然会同意设什么东宫、西宫,当这是大行皇帝宾天后立太后呢?”
在大明,只有皇帝登基后会对自己的生母追立皇后的做法,其实就是立太后,大明非嫡系的皇帝不少,这也形成了传统,立皇帝生母为太后,在大臣看来也是可以理解的事情,并不需要作出什么特殊说明。
但皇帝在世时,一次册立两个皇后,这便未免有些荒唐了,当年英宗时即便有意要册立新后,也没行废后之举,更没册立两个皇后。
好像大明所有的荒唐事,传到朱厚照这里便一并爆发出来,这个皇帝那是什么荒唐事都做得出来。
杨廷和道:“那谢阁老,现在该如何是好?若此时上疏阻止这婚事,怕是异常艰难……不过沈家小女入宫为后违背祖制,为人臣子当尽忠职守,不能不提啊。”
谢迁当即便有下榻写奏疏的打算,等他掀开被子后,突然意识到什么,又缩了回去,叹了口气道:“老夫现在这光景,还能跟陛下进言什么?”
言语中,谢迁异常失落。
毕竟之前已因进言而被皇帝暴力对待,谢迁心灰意冷不说,还有点担心朱厚照会故技重施。
至于此前皇帝过府来探病,谢迁并不认为有多少诚意,是否是受沈溪胁迫,到现在他还没弄清楚。
杨廷和道:“那总不能任由陛下乱来……沈之厚在这件事上显然已不会对陛下再进言,事关沈家切身利益,陛下和太后又都同意了,谁能阻止?只有谢老您出面,这件事或许才有可能会改变。”
谢迁非常恼火,握紧拳头,猛一拍床头:“这世道真是黑暗,皇帝什么事都不听从大臣建议,这般刚愎自用,早晚会将大明江山社稷给败光。”
杨廷和打量谢迁,等首辅大人给出最后意见。
“上奏!”
谢迁咬牙切齿道,“为今之计只有联名上奏,越多人联名越好,只要满朝文武站在一起,相信事情可以转圜!”
……
……
谢迁明显有些想当然了。
关于沈亦儿入宫为后之事,朝中反对者寥寥,他们并不觉得皇室跟沈家联姻有何不可,历代皇帝将有功大臣的姐妹或者女儿接到宫里为妃子并非没有先例,这也算皇帝笼络大臣的一种手段。
只是因为大明皇后是从皇帝大婚时便定下来,就算万贞儿独宠六宫也没能改变自己是个贵妃的命运,足以说明大明内宫不是随皇帝的性子乱来。
大明国舅是多,但真正有权力的却少之又少,便在于那些进宫的女子未必能爬上高位,或者爬上高位也未必受皇帝待见,对于家族地位提升没有多少助益……另外,大明为了防止外戚专权,皇后的来源一般是平常家庭,比如朱元璋在朱标死后,立朱允炆为太子,就因为朱允炆的生母只是一个平民女子,而他的哥哥本来最有资格接太子位,却因为生母是常遇春的女儿,那是朱元璋封的六个异姓王之一,虽然常遇春死得早,但为了防范外戚有可能专权,朱元璋是宁愿重立太子。
这次朱厚照却开了个先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