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鉴生怕因朱厚照的旨意导致京城大乱。
朱厚照回过头看着沈溪道:“沈先生不用太担心,朕已下令暂不查抄两位国舅的府宅,先把案子问清楚再说……沈先生一定要把伤养好,接下来朝中事务无需挂怀,朕会让旁人代劳。”
……
……
张鹤龄和张延龄在宫里被张太后痛骂一番,心中无比窝火。
恰在此时,戴义又出现在殿门前,缩头缩脑的,行迹鬼祟。
“戴公公,哀家不是让你回避吗?”张太后见到戴义有些不快。
戴义站在门槛外,探头进来禀报:“太后娘娘莫怪罪,老奴刚听到宫外传来消息……说是陛下去探望沈尚书的病情后,下令把两位侯爷的府宅给抄了,现在御林军已在路上!”
“什么?”
张太后霍然站起,脸上带着难以置信的神色。
张延龄反应激烈:“皇上一定是被姓沈的小子挑唆……咱那外甥是猪油蒙了脑子吧?”
“混账!”
张太后骂道,“你个不争气的东西,想找死吗?那可是当今天子,连哀家都不敢对他有所冒犯,你算什么东西?”
张延龄一时间不知该如何应答,用茫然的目光望着自家姐姐,似乎在问,你为什么不支持我?
张太后道:“你们的事情,哀家不管了,只能按照大明律法办,有一件查一件!也该让你们知道教训了!”
“父亲过世后,看看你们两个把张家祸害成什么模样了?本指望你们好好继承家业,怎么说张家一门双侯,只要谨小慎微,便可世代传承,与国同休,但现在看来……哀家在世都保不住你们,若哀家走了,更不知会是何等悲惨下场……不如干脆由哀家亲自来惩治你们。”
“姐姐,你心长偏了?”
张延龄不知进退,在他心里,家里人就应该站到自己的立场上考虑问题,浑然不觉此举多么蛮横无礼。
张鹤龄赶紧拉住弟弟:“二弟,莫再惹太后生气,既然府上出事,我们赶紧回去看看,不要再烦扰太后!”
“走吧走吧!”
张太后下了逐客令,“以后莫要有事没事便进宫来烦哀家,哀家没你们这两个不争气的弟弟!”
张延龄还要上前争辩,却被兄长强拉着出了殿门。
两人到外面后,戴义提着灯笼在前面引路,有意无意加快步伐,足足距离两人有上百步的距离,好像在竭力避免跟张氏兄弟有所接触。
“大哥,你说姐姐是怎么回事?把我们骂得那么重,又说不帮我们,一点姐弟情谊都不顾……”张延龄问道。
“也不看看你都做了什么!”张鹤龄黑着脸道,“你强占民田,女都已经是大罪了,结果你还草菅人命,现在为遮掩罪行,更是派人刺杀沈之厚……陛下都被惊动了,你说太后能帮你说什么?”
张延龄扁嘴道:“姓沈的小子遇刺,是不是我派人干的还说不定呢!”
张鹤龄无奈道:“是不是你派人做的都不清楚,你说你都昏聩到什么地步了?陛下亲自去探望过沈之厚的伤情,你觉得陛下会放过你?”
张延龄有些心虚,但嘴里依然强硬:“咱们是皇亲国戚,凭什么外甥要帮沈之厚出头?他算什么东西?”
张鹤龄喝道:“你跟我急有什么用?你又算什么东西?你姓朱吗?莫说你只是舅舅,自古以来为了皇位稳固,就算是父兄子女都照杀不误,陛下要利用沈之厚明年平定草原,除了沈之厚外谁能帮他这忙?你倒好,居然敢招惹到沈之厚头上,你说陛下是否要拿你杀一儆百?”
“我?”
张延龄感觉自己的世界观都被颠覆了。
倒也不是张延龄不知分寸,而是他的逻辑跟旁人不同,在他心目中,自己享有特权,可以为所欲为,做错事也会有人替自己担着。当年弘治皇帝也的确是这么做的,让他更加肆无忌惮,后来刘瑾擅权也给了他一种错觉……凭什么刘瑾行事可以肆无忌惮,而我就不能?
现在在做错事后,他仍旧发自内心地觉得这只是小事,一群屁民还有一个根本不值一提的沈之厚,完全没必要担心。
结果却面临众叛亲离的境地!
张鹤龄再道:“陛下已要查抄你我府宅,现在我们要做的,便是去陛下那里认错,该承认的就承认,不该承认的打死都不能松口,之前沈之厚不是查了大兴县衙吗?你就说是下面地方官主动迎合,擅自做出的决定,你可以跟陛下说自己有过错,但不能承认这件事你知情,甚至说是出自你指使!”
张延龄郁闷地说不出话来。
他整个人处于一种迷糊状态,对于兄长的话充耳不闻。
“跟你说话,听到吱一声!”张鹤龄怒道。
“大哥,这次……咱真的在劫难逃吗?皇上……会不会杀了我们?”张延龄脸色惨白,有些担心地问道。
张鹤龄气得吹胡子瞪眼:“到这会儿了你还有心思想这个?有太后在,你怎么都不会死!只要你不承认杀人,陛下看在血亲的份儿上,会想办法轻判,朝中大臣也不会赶尽杀绝……之前谢于乔便主动弹压朝中舆论,相信跟他有同样心思的大臣不在少数,只要把事情拿到朝堂上去说,你绝对会平安无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