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这次会盟中,发生了著名的曹沫劫盟事件。”
“曹沫迫使齐国归还之前鲁国所有失地,齐桓公事后想反悔,但是管仲用大国不该失信让齐桓公归还了失地。”
“齐桓公六年,鲁、宋、陈、蔡、卫都先后屈服齐国。”
“谭、遂两国早已消灭,只有郑国还在内乱。”
“管仲因此建议齐桓公出面调解郑国内乱,以此来提高齐国的地位,加速实现做霸主的目的。”
“郑国厉公回国杀了大夫,登位称君,为巩固君位,就要联合齐国。”
“管仲抓住这一时机,建议齐桓公联合宋、卫、郑三国,又邀请周王室参加,于山东鄄城会盟。”
“齐桓公七年,管仲又让齐桓公以自己名义召集宋、陈、卫、郑又在鄄城会盟。”
“至此,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公认的霸主。”
刘彻:要是没有管仲推行的一系列改革,齐桓公也不可能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位霸主。
在政治方面,管仲主要的成就就是行政区域和人才选拔。
管仲任相后,重组原有行政区域制度,将齐国划分成二十多个乡行政区域。
军士、农民、工匠、商贾四民分开定居,不得随意迁徙。
地方各级官吏由国君直接任免,统一执行国君政令,强化了中央集权。
管仲重视人才选拔,上任后逐步打破旧官制,把有真才实学的人一级一级选拔上来。
同时规定地方乡长可以举荐有才华的人,不限制于本身是否是农民、商人和工匠。
如此一来,就扩充了人才来源,稳固齐国统治阶级的基础。
在经济方面,管仲也推行了一系列改革,使得齐国民富国强。
管仲因地制宜,根据土地的好坏不同,来征收多少不等的赋税。
使赋税负担趋于合理,提高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进一步提升了齐国经济实力。
这种征税改革主要针对地主横征暴敛,使农民生活和生产发展得到保证,对他们大汉也产生了重大影响。
管仲还实行平衡粮价的政策,一定程度保障了农民自由买卖粮食的权利,并保障了私田的生产利润。
管仲为了增加国家的经济收入,提出了著名的盐铁专营,也就是国家垄断对盐和铁的经营。
大力发展盐业和冶铁业,促进经济发展,一定程度上增加齐国财政收入。
同时,禁止人们为了眼前利益而滥伐滥捕,以保护树木和鱼类的正常生长。
管仲还颁布货币统一政策,由齐国朝廷统一铸造货币。
通过聚散货物,调节商品价格,调控市场经济。
同时,由朝廷统一铸币,强化齐桓公对国家经济的干预,对齐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在军事方面,管仲将行政区域与军事管理统一起来。
平时是行政区域,战时便是军队,可以降低军费开支。
另一方面,军士们世代生活在一起,已形成一个利益群体,彼此关系密不可分。
藏兵于民,军政合一,从而形成了一支具有强大战斗力的军队。
在外交方面,管仲主张缓和与诸侯国之间的关系,划清疆界,归还先前侵占他国的土地。
同时,管仲对待山戎和狄人入侵,与各诸侯国合盟,共同抵抗入侵,彰显大国责任。
使一度衰败的齐国再次崛起,成为拥有强大军事力量和经济实力的诸侯大国。
正因为管仲全方面的改革,使得齐桓公以强大的军事实力、经济实力为后盾,召集各诸侯国前来会盟,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位霸主。
“齐桓公二十四年,山戎攻打燕国,燕国向齐国求救。”
“齐桓公认为南面楚国祸害更大,不愿出兵。”
“但管仲认为,当时为患一方的,南有楚国,北有山戎,西有狄,都是中原诸国的祸患。”
“国君要想征伐楚国,必须先进攻山戎。”
“北方安定之后,才能专心去征伐南方。”
“如今燕国被犯,又求救于我国,举兵率先伐夷,必能得到各国的拥戴。”
“齐桓公深以为然,于是举兵救燕。”
“管仲随军讨伐山戎救援燕国,一直打到孤竹才班师回朝。”
“齐桓公二十六年,当时西北方的狄人也起兵进攻中原,先攻邢国。”
“作为霸主的齐桓公,当然不能置之不理。”
“管仲也很关心这个问题,于是向齐桓公提议。”
“戎狄性情十分残暴,贪得无厌。”
“诸夏各国都是亲戚,彼此关心,一国有难,大家都应相助,不能袖手不理。”
“满足现状的安乐是很危险的,出兵救邢国才是上策。”
“齐桓公很欣赏管仲的想法,就派兵救邢国,邢国很快得救。”
“不久狄人又出兵攻卫国,卫懿公被杀,卫国灭亡。”
“狄人又追赶卫国百姓到黄河沿岸,宋国出兵救出卫国百姓七百三十人。”
“就在曹邑立卫戴公为国君,刚刚恢复的卫国,处境十分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