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也为南方其他省份发动起义,脱离清朝统治创造了有利局面。”
“11月29日,黎元洪领导的湖北军政府做出决定,坚守武昌。”
“城在人在,城亡人亡,哪怕打到最后一人,湖北革命军也绝不投降。”
“袁世凯很清楚此时的全国形势,若是对武昌发动攻击,或许可以灭了对岸的革命军,但北洋军的损失必然也不会小。”
“并且最关键的是,如今整个南方都起义了。”
“革命党与清政府形成了南北对峙的局面,难不成自己要与南方各省革命党进行一场车轮大战?这明显不现实。”
“湖北是新军起义,湖南、江西、安徽、江苏、浙江、福建、山西、四川、陕西、云南、贵州也都是新军起义。”
“南方新军的战斗力固然不如北洋军,但也不是软柿子。”
“将近八万新军,还有七八万民军商团和巡防营。”
“真要是死战到底,北洋六镇的七万兵力根本不够打。”
“既然不现实,袁世凯索性也转变了想法,这大清行将就木没必要再保了。”
“11月底,袁世凯下令停止攻击武昌,然后扭头就回了京城。”
隆裕太后:我大清没有对不起你袁世凯,为何要背叛大清?
袁世凯能有今天的权势,都是大清朝赐予的。
一想到养了一头白眼狼,她内心无比凄凉。
她并非不知道袁世凯狼子野心,可依旧为了那万分之一的几率选择相信袁世凯。
可结果到头来,袁世凯依旧辜负了她的信任。
要不是迫不得已,她真不愿意选择相信袁世凯,把兵权交到袁世凯手上。
在交接兵权的那一刻,她就知道把大清的命运也交到袁世凯手上了。
可到了那个地步,除了袁世凯有能力镇压革命党,就没有其他人了。
大清走到这一步,她内心无比伤痛,不知道该如何面对大清的列祖列宗。
虽说慈禧太后把大清交到她手上的时候,大清国就已经支离破碎了,大清国最后的灭亡也不关她的责任。
但不管怎么说,大清国是在她的手上灭亡的,她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南方各省代表在争执一番后达成共识,只要袁世凯支持共和,迫使清帝退位,就推举他为总统。”
“当民国大总统这个条件,对于袁世凯来说,诱惑实在是太大了。”
“我们站在袁世凯个人的角度来说,即便他死命效忠清廷,即便他真的把这次革命给镇压下。”
“他最好的结果也就跟曾国藩一样,封个一等候的爵位,然后交出所有的权力回家养老。”
“但朝廷会不会跟他秋后算账呢?他袁世凯能不能善终呢?”
“自古以来,功高镇主的没几个有好下场的,这点袁世凯不可能不知道。”
“相反,如果袁世凯能顺应革命,推翻清政府。”
“他就可以当大总统,获得最高权力。”
“有了最高的权力,自身的安全也就有了保障,也就没人能动他了。”
“效忠清政府最大的收益是善终加侯爵,且风险很大。”
“而推翻清政府的收益是当大总统,且风险很小。”
“该怎么选,傻子都知道。”
“于是袁世凯就反水了,开始营造清帝退位的氛围。”
“他先是买通宫里的大太监小德张,吓唬隆裕说你们要是被革命军给推翻了,到时候就会跟法国国王路易十六一样,免不了上断头台的命运了。”
“随后他又扔出优待条件,对隆裕是软硬兼施。”
孙中山:我还是太低估了袁世凯的野心,没想到大总统的位子还满足不了袁世凯的胃口。
他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最大的心愿就是带领革命党人推翻清政府的统治。
在得知袁世凯不想再保清王朝的时候,他别提有多高兴了。
毕竟他们革命党人最大的敌人就是清政府,而最大的阻碍就是袁世凯。
他们革命党虽然实力还不错,但要和袁世凯手中的北洋军相比就差多了。
如果袁世凯选择效忠清政府,那他们革命党就要面对袁世凯的打击,最终说不定会让大好形势付之一炬。
在权衡利弊之后,他愿意把大总统的位子给袁世凯。
而唯一的要求就是袁世凯支持共和,逼迫大清皇帝退位。
毕竟他的心愿是推翻清政府的统治,解放中华儿女,而不是为了手中的权力。
只要有人能够做到这一点,他哪怕把权力让出来都没有关系。
可他哪里能想到,大总统的位子袁世凯还不满足,还想着恢复帝制自己做皇帝。
他带领革命党就是为了推翻清政府,结束不合时宜的帝制,可不是为了让袁世凯当皇帝的。
“载沣对此也是无可奈何,只能辞去摄政王,退隐王府。”
“自此开始,载沣再也不过问政事。”
“其实相比于八旗少壮派中的顽固派,载沣其实是开明派。”
“载沣留过洋,见过世面,知道专制统治无法长久,唯有立宪才有一丝前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