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宗保则亲自带领手下将军,在阵外负责接应。”
“开战后,穆桂英一马当先,当先杀入阵中,与敌将辽国驸马交手几个回合。”
“辽国驸马战败逃走被穆桂英拈弓搭箭,一箭射落马下,坠马而亡。”
“穆桂英斩杀敌将,大挫辽军士气。”
“而辽国公主看见丈夫危险时想来救援,却被将军用铁鞭打吐血,独自骑马逃走。”
“而杨延昭听到外面作战的声音后,猜测是救兵,于是便率兵从内部突围。”
“辽军被内外夹击,左右围攻,溃不成军,大败而逃,一举攻破白虎阵。”
柳如是:杨家将十二寡妇西征,仅有一人得以善终,实在令人惋惜。
穆桂英和杨宗保两人成婚之后,夫妻齐心,也算是屡建奇功,可战争的残酷不是仅凭他们两个就能够改变的。
最终不仅是穆桂英与杨宗保天人永隔,杨家将中所有的挑大梁的男子全部都战死沙场。
而遗孀并没有选择退缩,而是要为夫报仇,为大宋保家卫国。
杨宗保其实并不是一遇上敌人之后就战死的,当时的杨宗保先是被敌军俘虏。
此时的穆桂英跪求佘太君营救自己的丈夫,佘太君原本不愿让穆桂英去冒险。
因为佘太君知道,敌人将杨宗保俘虏而不是直接斩杀,为的就是要挟杨家和大宋。
若杨家派人去救,势必会受到敌军的伏击,到时候敌军很可能会对杨家赶尽杀绝。
但若不救,将士们必定寒心,行军打仗最怕的就是人心不齐。
一旦军心涣散,就算战力再强也不堪一击。
穆桂英当然明白这个道理,可被俘不仅仅是军中的将军,更是自己的丈夫。
于公于私,穆桂英都有非去不可的理由。
佘太君明白穆桂英的苦衷,尽管知道此行凶险。
但也只能含泪同意穆桂英的请求,而此时杨家将的遗孀个个都来请求与穆桂英一同出征。
佘太君难忍泪水,可看着自己的儿媳妇一个个坚决要出征,还称她们已经没有了丈夫,绝不能让穆桂英步她们的后尘。
佘太君也是寡妇,看着自己的十个儿媳妇和一个孙媳妇。
她知道自己没有理由阻拦,只能选择放手让她们一搏。
就这样,穆桂英义无反顾的踏上了西征之路。
并且在刺探敌情的时候为了缩短路程,她们还选择了一条崎岖的小山路。
然而这样的地方最适合伏击,到了半山腰的时候,一行人就已经遭到了敌人的埋伏。
但她们没有轻易认命而是拼死抵抗,穆桂英万箭穿心而亡,剩余的杨家女将也几乎全军覆没。
等到救援赶到的时候,佘太君看到的就只剩下了一堆尸首。
佘太君再一次白发人送黑发人,这对于年迈的她来说无疑又是一次沉重的打击。
但佘太君不能伤心太久,她身上还有更重的担子要扛起来。
佘太君将随着杨门女将一同出征并牺牲的女兵的孩子,全部收留照顾,对这些孤儿视如己出。
佘太君严格教育这些孩子,让他们知道自己的亲人是为了保卫国家而战死沙场的,将来不论男女都要做顶天立地的人物,绝不能给逝者丢脸。
直到人生的最后一刻,佘太君也在为国家大事而操劳。
而佘太君去世的时候,四面八方赶来的奔丧者不计其数,她也成为了杨家将遗孀中唯一善终的一位。
“佘太君率领众将与敌军作战,扬旗击鼓,声势浩大地杀进敌军阵中。”
“与敌首董夫人相斗数回合后,董夫人骑马佯装败走。”
“见此情形,八娘、九妹率兵从阵法的两侧攻入与佘太君会和。”
“三方兵马刚刚会合一处便被敌军团团围住,竟是辽军诱敌深入之策。”
“穆桂英闻佘太君被困,率兵前来救援,从阵法北侧杀入后。”
“见阵中敌将董夫人正在力战八娘,而八娘将要战败。”
“在此危难之时,穆桂英一手挽弓,一手搭箭。”
“一箭射出,正中目标,董夫人落马而死。”
“穆桂英见敌军因群龙无首而方寸大乱之际,与佘太君、八娘和九妹合兵一处。”
“一举击溃辽军,突围而出,打破敌阵,大胜而归。”
“穆桂英助其丈夫杨宗保抵抗辽军的入侵,作战期间,接连攻破辽军大阵。”
“穆桂英对敌英勇无比,身先士卒,不惧困难。”
“先后率军营救过公公、婆婆、还有祖婆婆等人,作战经验越发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