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道:“等哪天卫将军请我吃酒,我在与你细说,否则这一时半会,也说不完啊。”
-
过了会儿,紫宸殿内。
卫渊稍感惊讶,“整个汴京城,尤其是文官,也就你敢这么说韩大相公。”
“这不是胡闹嘛。”
韩章道:“听王尚书所言,似是想到了解决的办法?”
“春闱每三年一次,除吏部每年对各司、各地方官吏的审考之外,每两年还要增加一次大考。”
好一招釜底抽薪啊!
高高坐在龙椅上得赵祯一直紧闭双眼,仿佛天大的事情都与他无关。
“是啊,这么做,是不是有些操之过急了?”
“诸位,众所周知,今年因一桩大案要案,致使各司官吏紧缺。”
比如海家,说一门五翰林,但实际上,在朝为官的海家子弟,却远远不止五人。
其次,各州刺史、各路封疆大吏、各地藩王等等,也会挑选几个代表前来。
这时,由太监搬来两张椅子,是给他们二人准备的。
“学生拜见老师”
而百官队列前方,坐在椅子上的韩章突然开口道:
卫渊好奇道:“王大人初来京城时,与陛下交谈了整整一夜,不知都说些什么?”
像是这种年终大朝议,非有必要,还是早来的好,要不然,一旦误了时辰,就不止丢人那么简单了。
“皇帝陛下万年,万年,万万年!”
冗兵的问题,与勋贵子弟脱不开关系。
“如不公开大考,重新审核我大周所有官吏,如何能给天下百姓一个交代?”
对方已经来京数日,除了待在吏部衙门里,几乎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也不去多认识一些朝中元老。
“此外,一众吏员更是有三四百人,工部、刑部、礼部等诸司情况,大抵相同。”
朱总管会意,立即朗声道:“陛下有旨,百官起身。”
原本议论纷纷的文武百官,当看到韩章与张辅走来时,都识趣闭嘴。
王安石为何要大考?
真是想考究各级官吏做文章的水平吗?
文章做得再好不会办事有个屁用?
“然而,我查了自皇三年到嘉佑二年取士档案,共计取士三千两百余人。”
人才还能留中?
韩章没有制止百官的议论。
这一刻,所有人都齐齐看向王安石。
往年可都是从九寺六监开始,至于六部之事,那都是大事,要放在最后才议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