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章:吴伯宗、虽千万人吾往矣
这边朱棡宴请蓝玉,另一边赵庸也是计上心头。
勋贵这边生意迟迟没有进展,大家都不愿意先出钱修停车场或者仓库,这可不是小数目,万一赔了怎么办?
而且各家的态度都是:我出钱可以,别家也得出。
赵庸从中协调,结果一场股东会开的是面红耳赤,恶语相向。
无奈之下,赵庸只能拿出一个办法:“那就拖,拖住兴国商会,用纸钞换银子。只要把他们的现钱给换完,他们就没有现钱拿来周转了。”
现如今纸钞的信用很低,百姓们还都不是打心眼里认可。
要不是朝廷强制性的承认纸钞的可信性,商户们都不会承认这纸钞的购买力。
赵庸的打算就是把纸钞全部换给兴国商会,只要没有银子,兴国商会手里的就都是纸钞,到时候明里暗里添油加醋,这纸钞说不定就这么作废了。
其余几个勋贵一想,这主意不错。
也就纷纷答应了下来,当晚就把纸钞送到了赵庸府上。
而各家纸钞的数量也不在少数,朝廷回收了纸钞之后并没有废除纸钞项目,而是继续通过官员俸禄、物资采购等方面将纸钞流通出去。
这对他们来说那是巴不得啊。
对于这些勋贵们来说,钱还得是真金白银实在,放在自家库房里,那是一辈子也不怕贬值。
各家的纸钞随便聚一聚,就有七万多贯。
而赵庸更是无耻,居然还大张旗鼓的让人拿着纸钞去兑换。
有了朱元璋那一日在银商行的授意,赵庸的这种行为倒是显得合情合理起来。
……
“这样换下去,一百多万两很快就换完了。”
城楼上,朱元璋负手望着银商行那络绎不绝人来人往的场景,心里不由得有些心痛。
朱标暗自笑了笑。
“父皇这是……心疼了?”
朱元璋看了他一眼,有些没好气的道:“老四的事咱还没怪你呢,老三说什么你都答应,跟高丽以朝贡来通商这事这么大,你居然就给许出去了,你啊,对你这俩弟弟太溺爱了。”
朱标微微一笑。
抱着双手迎合着朱元璋的话点了点头。
“是,儿臣知罪。”
朱元璋看了朱标一眼,负手道:“文官那边,没找你说说情?”
朱标沉吟了一下,面色已经给了朱元璋答案。没说情是不可能的,孔希言这件事可不是小事,事关孔圣人之后,文官那边早就是急的团团转了。
“若是真的查办,孔家可没什么好下场。”朱元璋道。
只是,朱元璋话到一半,又觉得气不过,有些森然的冷声道:“但咱给过他们机会了,是他们自己不识好歹!怪不得咱!”
“仗着自己家里的权势就为非作歹,咱大明还是给老百姓说话的大明吗?要是不处置,跟当年元朝的那些不拿汉人当人看的贵族有什么区别?”
“咱朱重八不想到头来,被老百姓说咱是跟那些人是一头的,合起伙来欺负老百姓。”
“百姓们苦,每天辛辛苦苦的干活,睡得比狗晚,起得比鸡早!不能让他们寒了心,把咱大明,咱朱家给看扁了。”
朱元璋深呼吸一口气:“咱跟你说这些,也没说要把孔家就给绝了。”
想到这,老朱的眼神一下子有些怅然起来。
“天下都以孔圣人的学问为正统,可到头来,反倒是孔圣人自己的后人没有学个好。这读书人们都觉得圣人说的就是对的,他们信得……到底是圣人,还是咱呢?”
这是朱元璋的灵魂拷问。
也是询问朱标。
到底是圣人说的对,还是他朱元璋说得对。
“咱……,想起了一个人。”朱元璋沉声道:“此人名为吴伯宗!”
朱标抬头,有些惊讶道:“父皇也知道吴伯宗?”
“哼哼,去大同的时候,这个吴伯宗可是给咱留下了好一个印象。标儿也知道此人?”
朱标点头:“是,此人学问做的不错,当初父皇下旨作废成绩的时候,儿臣觉得可惜,故此将此人交给了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