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的自我概念指的是能主宰的自我,这个地方指的是我们所主宰的法。这个我一定有一个我所、一个缘起的法。
我们把它念一遍。
前面的自我意识,是一个能主宰的我;这里的法是指他所主宰的一切缘起的这些轨则的法。为什么法是无我呢?我们首先看这个法是怎么来的。
“藏性周圆,循业随心法法全。”就是说我们的本来面目——这个如来藏性是周遍法界,清净本然,是离一切相的。在圆满的心性当中,为什么形成每个人个人的自心中的性格倾向呢?这个法就是性格倾向。你看有些人一出生,内心就有一种布施的法在他心中活动,你看有些小孩子他就会把他的东西跟人家分享;有些人他有悭贪的法,他的东西会占为己有。
这种自我意识,它周围所形成的那种所主控的法是怎么来的呢?是“循业随心法法全”,是循着:第一个,他的业力,过去生他的行为;第二个,他的心态,他过去所受的教育。由于过去的行为跟他的思想教育的结合,就造成他今生心中所残留的法——他的性格倾向。他可能会受持一些善良的法,也可能会带动一些邪恶的法。就是在自我意识当中的旁边,他可能会有一些眷属,有善的法,恶的法,其实是由业力跟他的教育所构成。这个是说明我们心中本来是没有各种的性格倾向的。
我们接着看,怎么对治呢?
“和合因缘舛,戏论须排遣。”我们内心当中的自我概念会摄持法,这个法在《楞严经》上说,它是非和合、非不和合。你的明了的心跟你的性格思考模式,它没有真正和合,但是它也不是完全分开。就像镜子跟影像一样,它非和合、非不和合。
我自己对这个非和合,有一点体验。我有一次到一个地方去讲经,因为下午要上课,午餐以后我习惯会稍微休息一下。我在休息的时候,它那个隔壁间刚好在装潢,所以有一种干扰的声音。我试着念佛,但是没有效果,后来我想《楞严经》说,其实我们一念心跟声音没有真正的和合。诸位你看这个镜子跟影像,它们真的和合吗?如果真的和合,它就不能分开了;如果说真的和合的话,你把影像拿开,它就不能恢复原来清净了。但是你说它完全没有和合,它又依稀能够显现出来。所以我在思考,我们一念明了的心本来清净,跟声音是非和合、非不和合,所以我们可以站在不和合的角度来对治它,就是我可以不接受。
其实业力显现一切的法,我们有选择权。如果心跟法是完全和合,那你就非受不可。其实它是非和合、非不和合。这就是阿罗汉为什么能够于一切法不受,因为他能够证得非和合;菩萨是在不和合当中又从空出假,又能够跟众生随顺因缘打成一片,又能够和合,那是自在。
但是我们刚开始偏重在非和合这一块,其实你心中所认为的法,你是可以把它放下,因为它没有真正跟你连在一起。也就是说你心中的观念,是可以重新来过,是可以归零的,因为它没有真正和合,是这个意思。
那么因缘,这个因缘是指小乘的因缘,小乘的因缘是缘生缘灭,但是它没有讲到常住的这个心性,所以它只有随缘的生灭,所以它这种小乘的因缘观很容易入断灭的。
那么这种和合,真实的和合,凡夫是认为和合,所以就说:这是我的个性,我没办法改。说你这个人脾气怎么这样大?我没办法改,我从小就这样子。其实这个是可以改的,因为你那个是非和合嘛。
所以凡夫的和合相跟二乘的因缘相,从大乘的角度来说是戏论,都不圆满。
“外道枉纠缠,盲无慧眼”。那么外道对于这个“心”跟“法”之间的关系,和合、不和合,因缘、自然,通通是一种错误的理解。
那么应该怎么说呢?应该说“妙有真空,觅我同阳燄”。在一切法当中,虽然有它的因缘所生的假名假相假用,但是他是可以把它重新拨开来,恢复他的真空的心性,在真空的心性当中没有一个自我,也没有一个所主宰的法。
所以结论:“切莫把十界的依他作本然。”这一切的缘起法,都是缘生缘灭的,从一念心性的角度来观察,它本来是没有的。
这个观法无我,牵涉到一个人是不是能够很快地改变你的个性。其实这个观心无常跟观法无我,表面上它对治比较微细,好像表面上不影响往生,因为往生,其实你爱取调伏就够了。但是如果你能够知道你的心是没有一个自我,没有一个真实的法的时候,对你调伏烦恼会有帮助,因为你没有自我设限。
我们举一个例子說明什么叫自我设限。
有个马戏团发生了火灾,这里面的管理员就紧张啦,这个火已经没办法扑灭了,赶紧把狮子、老虎这些动物的笼子打开,把铁链也打开,让它们自己跑掉。后来发觉烧死了不少动物,而且这些烧死的动物,都是在马戏团待过三年以上的,那些刚抓过来的动物都跑掉了。
为什么呢?因为它已经产生了自我设限。野生动物它刚开始来的时候,它是会抗拒这个因缘,但是它抗拒久了,它走一段时间碰到铁栏,走一段时间被绑住,它会产生自我暗示,它会告诉自己:我走不出去了。那么时间久了以后,它那种自我意识形成一个法,就是走不出去这个法。这句话的法,把它给限制住了。你这个时候即使把铁链打开,它也走不出去了,它认为它走不出去了,这就是自我设限。
当然观心无常、观法无我,我们到了大乘的空观是可以取代这一块的,直接观察,利根人不要说什么无常无我,直接正念真如,直接观察到你一念心性的本体,本来清净,就没有我,没有我所。所以无常无我这一块,大乘的空观可以取代。但是大乘空观它的定位是安住力,我们会讲到,安住跟引导是大乘的智慧。小乘的智慧,给我们临终最大的养分,是来自于调伏力,调伏爱取,大乘就没讲到这一块了。
戊三、结示
我们看总结。
请大家回到讲义八十四页。其实整个思惟苦谛、调伏爱取的方法,我们看下面的三十七道品。
它的正修就是四念处,尤其是调伏色身的爱取、调伏感受的爱取这两个。刚开始先调伏色身,因为我们所有的贪爱以正报最严重,所有的财富这些依报都是其次。你色身这一关通过去以后,你要调伏感受,你能够把感受慢慢内收,你往生就没有东西可以障碍你了。你只要把色身的爱取调伏,把对感受、感官的爱取调伏,临终你内部的障碍一定没有了,你的佛号可以发挥百分之百的效果。那个车子在开,前面的石头都被你扫干净了。
我们前面的忏悔业障,严持四重,是调伏外在的业力,不要有太多业力的障碍;这个调伏爱取,是扫除内心的障碍,四念处是正修。
那四正勤呢?四正勤其实就是持戒,在这个时候加强持戒。四正勤主要是一种业力的改造。它对恶业有两个态度:已生的恶业令断,未生的恶业令不生。已生的恶业令断,当然是忏悔;未生的恶业令不生,就是持戒,尽量远离恶因缘。对于善业也是两个态度:未生的善业令生,已生的善业令增长。这个就是四个法:对恶法两个态度,善法两个态度,这叫四正勤,这个改造业力。
四如意足,这个四如意足修习禅定,修习专注力,来帮助我们的四念处的观慧。这两个是助行:一个是持戒,一个是禅定。
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圣道分,是修学的次第。五根就是对四念处的这种智慧,产生信进念定慧的五根,这个属于资粮位;五力,它有破烦恼的力量,它是属于加行位;八圣道分,是见道位;七菩提分是修道位。所以这个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圣道分,它是属于修学的阶位。
好,那么我们四谛法门,到这个地方就讲完了。四圣谛主要就是思惟苦谛,调伏爱取这两块。
最后回答一个问题。
【师父答疑】
【学员提问】净界师父!因为一胎化政策,我过去曾做过一次人工流产手术,犯了杀戒,现在要进行忏悔,又因身体不能够跪拜,请问有什么方法可以取代?
【师父开示】当然是可以取代啦,不过我们应该是这样讲,可以调整,但是不能完全取代。忏悔的原则是这样:我们造业,是身口意三业一起活动,不管你造杀盗淫妄,一定是身口意三业。你忏悔当然也要三业具足,所以它是礼敬诸佛,称赞如来,广修供养,身业的礼拜,口业的称念,意业的观想跟忏悔要具足。
也就是说,过去依止三业身口意来造业、造罪,你忏悔当然一定要有身业的礼拜跟恭敬嘛,所以身业不能完全取消,但是可以取代。你真的不能礼拜,你就每一拜就问讯也可以,但起码你那个动作要做出来,你不可以完全没有身业的动作,那你这个忏悔三业不具足,缺乏身业,力道就薄弱了。
所以你如果真的不能礼拜,你的心,恭敬心一定要有。嘴巴至少要震动,要创造一个声相——口业的称念。身业的礼拜,你改成问讯也可以,但是那个动作一定要做出来,一定要三业具足。所以说礼拜可以用其他方式来取代,但是不能取消。这样清楚吗?
好。忏悔这一块还有没有问题?
忏悔是很重要!其实忏悔业障跟调伏爱取,这个是要长期做的。只是说我们刚开始在忏悔,要密集一点,治乱世用重典。等到你冲个一百天、两百天、三百天以后,你后面就可以稍微放松了,因为你粗重的业被忏干净以后,你会感觉到真的会出现好相,就算没有好相,至少它的业力会沉淀下来,你身心会觉得比较调柔,比较轻松,你那个明了心也比较强。
所以你把粗重的业给调伏了以后,你接着它工作就是调伏内心的爱取了。思惟苦谛,调伏爱取,尤其是感受要把它收起来。因为我们在娑婆世界流转,都是用感受来获取快乐,但是你会发觉,感受也带给你痛苦。你看一个经常放纵感受的人,会特别敏感,感受力太强,也会不好受,会付出代价。所以你趁早把感受收起来,你临终的时候,外境的这些波动,对你影响会降到最低。
这个六根的门,你其实可以把它关起来,你打开往生的门就好,六根的门对你没有好处。诸位!我们要知道一个观念,佛教的因缘观就是说,你有多大福报,你就有多大福报。你说:“欸,我福报这么大,我把六根关起来不是很可惜吗?”有人这样想:“欸,我福报这么大,我这可以享受吧,到临终再来求往生就好了呗。”到临命终你走不掉啦!因为你在享受福报的时候,你把这个感受养得又肥又壮,糟糕了!
你把六根关掉,该是你的福报不但不会失掉,相反它的层次越好,档次越高,是更精致的快乐。该是你的东西,你一定不会失掉的。听佛陀的话绝对不会吃亏的。不要再用六根,尽量用你的心,少用你的眼睛、鼻子、嘴巴来跟外界接触,尽量用你的心来看这个世界,不要再用眼睛、鼻子、嘴巴去看世界,不要这样。用你那个明了的菩提心、空正见,还有智慧去看清世界。
你如果把六根收起来,你发现你的心更清楚,看事情更清楚,因为你的干扰越少,对你刺激也就减少了,你对人生的观察更敏锐,更清楚。你就会知道六根是不需要的,多余的,障碍的。所以我们刚开始先拜忏,把重大的业给调伏下来。
第二个,就是六根开始要往内收了。尤其诸位,你一旦到了五十岁以上,要做最后冲刺,你的六根真的要收起来,少管闲事,真的是这样,事情管不了。你看印光大师讲,好事不如没事,真的!因为你管闲事都是用六根,你临终的时候突然间要收,收不起来。五十岁以上少管闲事,开始要收摄六根。
向下文长付在来日回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