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一、善不善无记业
业的种类有几科。我们看第一科。说明善业、不善业跟无记业,三种种类是怎么定的。怎么知道造了善业还是造了罪业?罪业、善业的定义是怎么安立的?
我们前面说到,善业绝对招感安乐的果报,罪业决定招感痛苦的果报。那么善业跟罪业是怎么定义呢
什么是善业?就是依止无贪——就是施舍的心、无瞋——慈悲的心、无痴——智慧的心这三种善心,所引导的身口二业的因缘,通通叫善业。什么是罪业呢?只要是贪瞋痴所发动的烦恼,所发动的身口的行为,通通是罪业。反过来,它不是贪瞋痴的烦恼,也不是善,就叫无记业。比方说你在散步,在剪指甲,没有起善念,也没有起恶念,叫无记业,它不好也不坏。
业力的形成是由心念决定的。心念是邪恶的,不管做什么就是恶业;心念是善良的,即便诃责你的儿子,它也是善业。
考大家一个问题:因果的道理。你坐在苹果树下,苹果掉下来砸到你,它打得你很痛,这个是善业还是恶业?
答案是:它不是业。它没有心识,它是个果报。你看地震,地震也不能成为业,因为地震没有人造的。业一定要有一个明了的心,要有心识引导的行为才叫业。苹果没有造业的能力,它没有心识,怎么造业?它是植物。要知道,业力一定是由思想引导的。
讲一个例子给大家参考。佛在世时,另外一个护法,叫做波斯匿王。波斯匿王有三个公主,其中一个,叫善光公主。她长得最庄严、最讨人喜欢、最有德行,也是波斯匿王三个女儿里最有名气的。因为她长得庄严又善解人意,所以得到波斯匿王的宠爱。波斯匿王经常办完公事后,就到她的花园散散步,善光公主就陪他聊聊天。
有一天,波斯匿王处理完公事后,又到善光公主的花园里和她聊天。波斯匿王就说:「女儿啊!你长得这么庄严,受到别人的赞美,那是因为父王对你的疼爱,父王对你的加持。」善光公主一般都是很随顺父王,但是突然间,她说了一句话:「父王,您这句话说得不对。我今生的安乐果报,是我过去的善业所感。」波斯匿王就不高兴地走掉了。第二天他又提起了,他说:「你的善业是我加持你的。」结果善光公主的回答还是一样,她说:「这是我的善业所感。」连续三天都是这样回答,把波斯匿王激怒了。波斯匿王说:「好,我看是你的善业力量大,还是我国王的威德力量大。」就叫侍从去街上找一个乞丐。找到以后,就跟他说:「我把女儿嫁给你,好不好?」乞丐说:「当然好啊!」善光公主就嫁给这个乞丐了。
嫁给乞丐以后,善光公主知命认命,安住道法的人,跟一般人不一样,她对道法的胜解、皈依,不会改变认知的。她嫁给乞丐以后,就问乞丐:「你家住哪里?」乞丐说:「我没有家,我做乞丐。」「那你以前小时候住哪里?」乞丐说:「我们小时候,本来也是大富长者,后来发生了火灾,父母都死了,所以我们兄弟姊妹只好在外面流浪做乞丐了。」善光公主说:「好,那我们去你的老家看看。」乞丐就带了善光公主到他老家去看,一片荒野,那个房子烧得不能用了。善光公主说:「没关系,我们先安顿下来。」两个人就种种菜,种种田,开始过日子。
夫妇两人在种田时,锄头一铲下去,突然间「叩]一声,里面有东西,结果挖到了祖先留下的珍宝。乞丐把珍宝拿出来,盖了一座比善光公主以前住的宫殿还更大的宫殿,里面的设备更豪华。
波斯匿王当然一时赌气啦,气消了以后,就派人去打听一下现在公主过得怎么样。结果那个侍者一看,回来报告说:现在公主住的宫殿比以前的宫殿更漂亮。波斯匿王非常惊讶!领着他的侍从赶过来看。善光公主很欢喜地把她父王请进来。他一看:果然啊!里面的设备比以前更好。
这时波斯匿王就领着善光公主去见佛陀,请佛陀开示,是什么因缘造成这个结果。佛陀说:善光公主是生生世世喜欢布施的,这种布施已经形成善根了。这是善念,胜解,对道法的胜解。佛陀说:她今生的富贵,很重要的是其中一生,就是在释迦牟尼佛的上一尊佛──迦叶佛时代,佛陀有四大弟子,善光公主对四大弟子平均地供养。那时她是一个妇人,没有工作,她先生赚钱。她就把先生的钱,除了日常生活用的以外,拿一点钱去供养迦叶佛的四大弟子。一开始她先生是反对的,说这个钱我们自己用就好,为什么要去供养修行者呢?但是善光公主再三地劝她先生,说我们应该去供养,来生才有富贵的果报。后来她先生就勉强同意了。
所以她得果报时,有决定跟不决定的差别。做太太的供养这个钱是哪里来的?先生赚的,所以当然她先生有一份。但是为什么得果报时,善光公主的果报是如此地坚定不可破坏?而这位男众乞丐一定要遇到善光公主,他的果报才会激发起来?因为他是被动式的,他布施时心力羸弱,没有强烈的布施心来引导。所以,虽然他跟善光公主两个人同时布施,果报却不一样。就是两部同样的马车,一个是强壮的马在引导车子;一个是很瘦弱的、走得很慢的马在引导车子,所以业因的业力不一样。
诸位!你们会慢慢知道,明白道理再修习善法,跟没有明白道理是完全不一样。你说,我参加打佛七,会长打电话给你,不好意思才来参加,这也是善业,但是得果报的时候力量薄弱,因为你不好意思才来的。如果你主动积极,开了四五个小时的车来参加佛三,那就不一样了,这个佛号进入到你的心中,那就不一样了。业力本身的形成是由心念主导的,心强业重,得果报时那个势力就不同。你看,她的父亲身为国王,都不能够障碍她的安乐果报,她的善业到这种程度,没有人可以去抗拒。她父亲把她嫁给了乞丐,她的福报照样显现出来。没有预期的,随便找一个乞丐,她的果报照样出来,谁都挡不了。因为她造业时,其心坚定,金刚不可破坏,她有强大的愿力。
所以,诸位要知道,业力的成就,一定要有心念的引导才能构成业力。你的心念就扮演着重要角色,决定它的强弱、它的方向。
庚二、增长不增长业
前面我们是讲到善业跟罪业,这个地方讲到业的增长跟不增长。强大的业力叫增长,羸弱的业力叫不增长。
起造诸业,令业种子增长者,谓之增长业;若虽起身语等业,而不令业种子增长者,谓之不增长业。增长业定受异熟果,不增长业不定受异熟果。
我们内心的世界,要继承过去的业力跟思想。我们今生不断地造作,也不断地变化,但是要改变过去的业力,就必须要创造一个增长业。其实有些人造的业,对业力是没有改变的。有些人每天在拜佛,但是他的业都没有变化,还是业障深重,因为他没有创造一个增长业,就是强大的业力。
也就是说,造的业种子,它会产生一种强大的增长功能,能够大大地增长善恶的功能,叫增长业。如果你也做义工,也做善事,但是你做的时候心不甘情不愿,那么对你善业的种子并不能产生一种增长的功能。也就是说,对你的来生,没什么太大帮助,你做了也是白做,因为你没有创造一个增长的势力。这个增长就是强大的、足以扭转你来生生命的势力这个叫做增长业。
增长业,一定会主导来生的果报,不增长业就没办法主导来生的果报。就是说,你本来来生要去那里,结果你造了一个增长业,它会形成改变,能够让你的来生果报提升的一种增长的善业;你本来来生要去那里,可是你造的这个业没办法改变你的来生,这是不增长业。简单地讲,能够让来生产生变化的,这个就是增长业;不能够让来生产生变化的,是不增长业。
那么后面十科,有很多内容要说,我们今天先到这里
【师父答疑】
【学员提问】请师父开示,如果说身口意念佛号,但都不能打住妄想,这样带有妄想的佛号,是否也算在积集求生净土的资粮?
【师父开示】因为我们要继承过去,既继承过去的善根,也继承过去的颠倒妄想,就是好坏都要继承。当然你的善根起作用时,妄想也不会闲着,它肯定来跟你扰乱,所以带有妄想的佛号,是每一个凡夫所要面对的。
但是这个地方有两种不同:如果你在念佛时,心是住在妄想来念佛,那就糟糕了!就是说,我们每一个人的佛号都夹带妄想,但是关键在於住跟不住。你住在妄想来忆念佛号,就很难积集往生的力量,因为你的本质是妄想。你安住佛号来面对妄想,这是往生的资粮。你是不随妄转,还是跟随妄转,就差在这里。
我们都经历过很多次的生命,曾经在五欲六尘里打了很多颠倒妄想,也曾经在佛堂里积集很多善根。我们今天能够在一起修行,一定有某种程度的共业,大家水平都差不多,现在就是看谁能够善用自己的善根。
就是说,你的条件跟我的条件差不多,我的条件跟你的一样,也差不多,因为生长在同一个时代,水平差不多,但是成败在哪里呢?有些人能够把妄想闪过去,就是不要碰,不要随它转。我们不可能不打妄想,这点很重要!因为我们打妄想,所以我们才会流转,这个很正常。但是你不能住在妄想。无住的方法我们后面会讲到,就是安住空性,安住现前一念心性。你只要住在妄想念佛,佛号就完全没有力量了,佛号就变成不增长业了。我们没有要求大家断妄想,其实也断不了,你不能跟它硬干,但是要能够不随妄转。
所以,到底念佛是在成就来生的福报,还是在积集往生的资粮,关键就是看你是住在佛号,还是住在妄想。反正两个都会现前,你面临选择。你愿意安住佛号,妄想得不到你的加持,它就慢慢慢慢地羸弱。你每次念佛的时候,嘴巴念佛,心中打妄想,你就住在妄想,就把妄想养得又肥又重,这个佛号变成不增长业。就是你要取舍,所以智慧的判断很重要。
【学员提问】观想或思惟佛陀跟净土的功德的瑞相,是否属於妄想?
【师父开示】当然我们也是用这个妄想来思惟极乐世界的功德庄严。但是一般来说,我们不把它叫做妄想,叫做如理思惟。因为这个思考模式,是从佛陀的圣言量引导的,不是跟着感觉走。虽然本质也是一种虚妄的想像,但是这个虚妄的想像,以后会变成真实的功德,差在这里。它刚开始是虚妄,最后就变成真实,所以佛陀的圣言量不可思议。
其实你思惟极乐世界的功德庄严,也是打妄想,是第六意识打妄想,但是这个妄想不是一般的妄想,这种妄想会让你趋向真实,因为是依止佛陀的圣言量引导的。所以这个地方我们不要讲打妄想,我们叫如理思惟,依止佛陀的教理如理思惟。
【学员提问】请师父慈悲开示,回入娑婆度有情是什么相状?我们那时还有颠倒妄想吗?
【师父开示】我们到了极乐世界是为了成就圣道。一般来说,你初地以后就可以回入娑婆了。当然初地还有微细的妄想。在唯识学上说,「发起初心欢喜地,俱生犹自现缠眠。」就是初地菩萨他还有俱生的微细的妄想,但是他本身的调伏力够,所以妄想对他来说,已经不能形成干扰,有跟没有一样。
也就是说,你从极乐世界回来以后,不容易受到环境的干扰,叫做不退转。我们讲「佛为法王,於法自在」,该受业报的还得受,但是在受业报时,不会受果报快乐痛苦的影响,该做什么还做什么。因为心中道法的力量很强,妄想已经完全在你的掌控当中,你受这个果报就像游戏人间,有受跟没受一样。别人看你还是有受,但是你自己觉得根本就不受。这个地方是不一样,妄想是在控制当中。
极乐世界最高修到什么果位才回到娑婆?那就看各人的发愿。如果悲心很重,「不忍众生苦,不愿圣教衰」,初地就可以回来;如果不着急,可以修到等觉菩萨。但是在四十八愿说,有些人离开极乐世界,没有回入娑婆,他转到十方世界去亲近十方诸佛,继续学佛法也是有的。正常情况,到了极乐世界,应该从凡夫位到初地这一段是不会离开。但初地以后就各奔前程。有些人继续在极乐世界待着,有些就转到其他佛国去,到药师佛国,到普贤菩萨的佛国,到各式各样的佛国去了,就看你因地所发的愿。游戏神通广学无量法门的三昧,这是第一种。这种一般来说是智增上,比较理智型的,会先充实自己。所以离开极乐世界,没有到凡夫的世界来,先到他方的佛国去继续充实。
第二种人,离开极乐世界,会赶快回到娑婆世界,在娑婆世界里面历练。但是这时已经不一样,他是初地,内心有道力,心中有光明了。他不像我们业障凡夫,现在完全被烦恼障、业障、报障冲击着,我们是处於被动状态,那时生命在他的掌控当中。
所以说,什么时候回入娑婆,看你的发愿。但是极乐世界提供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它让我们避开从凡夫到了生死这一块。这一块是最危险的,是整个成佛之道里凶险最多、障碍最大、刺激最大、最容易退转的时候。就是从生死凡夫到分段生死这一块,我们选择在极乐世界完成是正确的。因为这一段迈过去,后面就海阔天空了。就像佛陀在经典上譬喻说,船要离开陆地,刚开始很辛苦,因为有地心引力把它吸回来,你要用力地划。等到你离开陆地很久了以后,根本就不用划,你把风帆拿上去,船就自动地往前走,你只要方向控制得好,它不可能再退回来了,因为它已经离开了地心引力。我们感谢阿弥陀佛的慈悲,因为他让我们逃过了生死凡夫到分段生死这一块。这一块的生死大海风浪最大,鲨鱼最多,很多人过不去。这一段分段生死的大海,是凶险最严重的大海,所有的船到这里全部沉没。这一块分段生死的黑海过去以后,后面的大海轻松愉快,你要到哪里都可以。
所以,到极乐世界是避开分段生死这一块。这一块最麻烦,内忧外患。内心的烦恼干扰你,外在的业力,老病死也干扰你,过去的冤亲债主也不放过你,真的是内忧外患。而我们善根薄弱,要面对这么多问题真的是很难。所以说往生极乐世界,不一定表示你一定要在极乐世界成佛,不一定。但是起码阿弥陀佛帮我们远离了分段生死这一块,这个是很重要的。
好,我们今天上到这里,向下文长,付在来日,回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