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三、别明发心之差别因缘分二:一、出离心。mwannengwu二、菩提心。
诸位法师慈悲!陈会长慈悲!
诸位学员,阿弥陀佛!
请大家打开讲义第二十页。
丙三、别明发心之差别因缘。
佛陀出世以后,主要的目的就是宣扬生命的真相。佛陀在解释生命真相时,他的主要思想,是建立在一个因缘的道理上:诸法因缘生。因缘观在佛教的思想,它是分成三块:过去、现在、未来;过去的因缘、现在的因缘跟未来的因缘。
佛陀解释我们人生,很喜欢用水流的思想来引导我们认识人生。佛陀说生命就像是一个无止境的水流,它从过去流到了现在,也一定会从现在流到未来。这个无止境的水流,首先我们要知道这个生命的水流,到底是什么力量来支持它。如果你不知道水流的本质,就不能改造这个水流的方向。
佛陀说,我们生命水流的背后,有两种力量在支持:一个是业力,一个是思想,两种力量而已,这个就是因缘。我们过去起了某一个思想,可能是一个清净的思想,带动了一种身口的业力,创造一个善业;我们过去也可能依止一个染污的思想,带动身业、口业去造一个罪业。
从经典的说明知道,我们过去生所造的业,如果它有相貌的话,是整个虚空都不能容受的,但是我们今生只受用其中一块的业力而已。就是我们在前生临终时,起了某一个思想,它触动了某一块业力,所以我们今生的生命,只是我们生命的一部分。
就好像一个仓库,里面有很多的抽屉。我们今生的生命,只是在百千万个抽屉里面,打开其中一个抽屉。我们今生的生命,是过去的某一生,在某一个空间、某一个时间,起了一个思想,造了一个业力,这个业力在你前生临终时被触动了,所以现出来。如果你觉得今生相对比较快乐,那恭喜你,你打开了善业的抽屉;如果你觉得今生相对比较痛苦,那是因为你前生不小心碰触了罪业的抽屉。但是这个是既成的事实,今生很难改变,因为它是一个成熟的业力,佛教的修学是改正来生的。
当我们在受这个果报时,到底出了什么问题呢?在《楞严经》上说,我们起了一个颠倒想。其实生命是没有错,因为生命是如实地把你前生的业力显现出来,如此而已。但是我们的内心去接触这个果报时,糟糕了,产生一种颠倒的思想。
这个颠倒的思想有三个阶段:第一个感受。它给我们一种快乐、痛苦的感受,这个感受没有错,人是有感情的,这个没有错。但是感受的下一个阶段,产生很多的想象,就会把生命变质了。我们心中打的妄想,跟本质完全不一样了,因为你的名言分别。到了妄想,问题不大,最可怕的是第三个执着,这个执着就可怕了!你一定会让这个感受所创造的影像再出现,而且古人说“一念不生全体现,一念方动乌云遮”,从今以后,我们就再也不相信外在的世界了,只相信自己心中这一块影像。这就是佛陀在《楞严经》上说的,我们众生的盲点在哪里呢?就是譬如“百千大海弃之,唯认一浮沤体”。这个“沤”就是水泡。就是说我们一般人不管大海,就管那个水泡,我们是活在自己妄想的小世界里。
所以为什么叫颠倒呢?因为它会产生错误的引导。我们临命终为什么会起颠倒呢?因为你平常创造很多的影像,而这个影像你坚固地执着这个是真实的。《楞严经》说妄想本来是没有的,达妄本空,但是你给它力量,赋予它真实的力量,它就变成真实。妄想的力量有多大,就看你对它随顺的力量有多大。你越放纵它,它势力越大,是你给它力量的。所以妄想你一旦对治它,它就消失掉了。你不给它力量,它就没有了,因为它本来就没有。
我们现在活在自己的妄想,这个很麻烦,一般人是很难劝谏的。你和一个人讲,他听不进去的。因为他根本不管你要讲什么,他只相信心中的妄想。所以人要改变,只有自己觉悟!你要不走出妄想,谁拿你一点办法都没有。佛陀的出世,他知道不能改变我们,因为你要改变,只有你自己想改变。但是佛陀可以影响我们。佛陀讲了一些道理,让我们自己去思考,然后自己走出妄想。
怎么走出妄想呢?大智慧的佛陀,做了两件重要的事情:第一个,他让我们看看我们的过去。你读《楞严经》就知道,整部《楞严经》都在探讨过去,“你从什么地方来?”就讲这件事情,讲了十卷。我们不知道我们的过去,就不可能开创一个未来。你忘失了过去,就失去了未来,这个是有关系的。因为你忘失了过去,你就活在现前的妄想,被它骗了,老是被它牵着走,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每一生临终时都被骗。所以,必须回光返照,找我们的本来面目,你从什么地方来?《楞严经》说,我们每一个人都从空性而来。生命是无中生有的,生命没有开始,这个很重要!如果生命是有本质的,如果轮回是真实的,那你就没办法让它消失了。
首先,我们学佛要知道了生死不是说你本来就有生死,佛陀硬生生地把它消灭掉,那佛陀变成杀生了。如果我们生命是真实的,佛陀让我们把这个生命消失掉,那诸佛都犯了杀生戒!经典上说,不是这样子的,是我们本来没有,佛陀只是帮助我们恢复本来的样子。我们自己多事,这个生死是自己找来的,所以佛陀要我们从妄想走出来。第一个,要我们看看我们的过去,你从什么地方来?原来答案只有一个:觅之了不可得!我们从空性而来,我们本来是没有的。
这就给了我们很大的希望。既然我们本来就没有,那表示生命是虚妄的,它是一个相状。就像镜子,镜子的灰尘为什么擦得掉呢?因为镜子刚出来时,本来就没有灰尘,所以才擦得掉。如果镜子本来就有灰尘,你怎么擦得掉呢?所以“何期自性,本自清净”,这里说了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就是说不管我们原来烦恼有多重,业障有多深,都可以改变,因为你本来就不是这样子。所以生命的改造是可能的,这就是我们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安住空性,不随妄转。这是大智慧的佛陀做的第一件事情:引导我们安住过去。
第二个,大智慧的佛陀引导我们规划未来。人要有目标,你才有动力,有愿力才有动力。
佛陀他也知道我们心中的妄想,不是只打一生一世,是打了生生世世啊——心随妄转!我们生生世世都活在妄想当中,这是非常熟悉的朋友,不是三两句话就可以走出来的。所以佛陀必须要用一个东西来引导我们。佛陀告诉我们说:放弃你心中的妄想,会得到更多的珍宝。佛陀用无量的功德庄严来引导我们,而且佛陀自己走了出来。你看佛陀:“此是道,我已修;此是灭,我已证。”就是佛陀自己证明他走出了妄想,结果得到更多的功德庄严,他以身体来证明。所以佛陀第二件事情引导我们发菩提心,活在未来。
一个人要学佛,很重要的就是把片段的人生观,转成完整的人生观。现在一般人最大的毛病,就是把今生看得太重要。他不管过去的,也不管未来。你跟他讲:你今生好好修行,拜一部八十八佛,来生有无量功德。他不在乎的!但是你跟他讲这个地方有十块美金让他赚,他马上跑过去了。所以我们的执着在唯识学上说,“随所生所系”。随着你所受生的生命,会对眼前的因缘执着。你是一只蚂蚁,你就把眼前的饼干看得很重要。你跟蚂蚁说:哎呀,这个饼干不要吃,你会得到更好的珍宝。这只蚂蚁听不进去的。就跟我们一样“随所生”,我们随着今生的生命,心就住在今生的生命,就被眼前的妄想误导,这样子使令我们生生世世在三界里面流转。假如没有得到教训,我们每一生就都做同样的事情。
直到大智慧的佛陀出世,他告诉我们:你要把片段的人生观转成完整的人生观。其实水流的思想是说:现在离不开过去,也离不开未来。你不了解过去,就没办法面对现前的妄想。你不知道这个妄想从什么地方来,哪是它的对手呢?蕅益大师说,你没有理观,没有安住空性,把妄想当真实,跟它对着干,你不是它对手!事修没有理观很辛苦,入道多辛苦!你要把妄想的根先拔掉,达妄本空,它没有根本。然后你的信心大增,它只是一个假相,你才有办法调伏它的。凭什么我们无量劫来生生世世打的妄想,在今生三年五年的时间把它调伏下来?凭的就是般若波罗蜜。我们有佛陀的智慧引导,我们看到妄想是没有根的,达妄本空!凭的就是这句话。凭什么我们愿意发愿要成就佛道?凭的就是知真本有!因为真如本性本来就具足无量的功德,本来就应该把它开显出来。
所以“达妄本空”让我们安住空性,“知真本有”让我们发起菩提心。既然有无量的可能性,有成佛的可能性,我为什么不做呢?我不是糟蹋我的心性是什么?如果你能够把今生片段的人生和过去这一块接上来,把未来的目标也接上来,你的修行就上路了,你每天在进步。但是如果你永远只活在现在,就很难修行。你没有看到人生的全貌,不知道你的过去,也没有规划未来,你就永远不是妄想的对手。人生完全被妄想控制,妄想要你去做什么事,欲望要你做什么事,你就得听它的,一点办法都没有。
安住力、调伏力、引导力,眼前的调伏是重点。但是你没有过去的安住空性,没有对未来发菩提心的引导,就很难调伏现前的妄想。所以这三种功德力是互相影响的。在操作上我们一定要安住过去,引导未来,才有能力去面对、调伏现前的妄想,从而达到临终的正念。所以我们必须把片段的人生恢复成原来的相貌,它是过去、现在、未来一个完整的人生,贯通三世,竖穷三际,横遍十方。学佛法先要建立一个完整的人生观,有过去才有现在,有现在才有未来,是这么一个思考。
好。现在这一段讲的是发心,就是说如何来引导我们的未来,对未来的目标的设定。这个地方有两个重点:第一个出离心;第二个菩提心。
出离心有三个重点:第一个思生死过患;第二个思死殁无常;第三个思暇满难得。
出离心,首先要知道,我们到底想要离开什么?这个地方很多人错解,很多人修了出离心,工作也不做了,啥事也不干了。出离心是出离我们心中的颠倒妄想,不是出离外境。
诸位!外境没有错。它如实地把我们过去的业力显现出来,让我们受用,外在的果报它是业力的显现,如此罢了,只是我们心中对某一个人某一件事,产生一种想象,产生执着,然后这种影像就不断地引导我们,尤其是快乐的影像,这个最麻烦!
贪恋娑婆,是生死的根本。我们一生经历的酸甜苦辣,痛苦的影像、痛苦的经验,对我们障碍不大;最可怕的是快乐的经验,这真的是太可怕了!因为它给你快乐的经验,你心中就留在那种影像中,希望那个影像再一次地出现。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临命终时,会在三界投胎,因为我们希望来生继续出现这个影像。人要来三界投胎,是自己来的。就是飞蛾扑火,飞蛾是自己扑上去的。它以为火会给它温暖,它自己起颠倒妄想,对火产生错误的理解,活在心中的妄想。它可能以前在寒冷的冬天接触火,认为火会给它温暖。它只想到火美好的一面,结果扑上去时,就被烧死了。但是它不会记取教训,来生变成飞蛾,照样扑上去,就是颠倒妄想,它对我们人生产生严重的误导。
(一)思死殁无常
我们一定要思惟:“身世无常,幻缘虚假”。这是一种无常败坏,是无常观。其实这个地方主要是约着死亡,死殁无常。就是说,我们要告诉自己三件事情:第一个,我们今生一定要面临死亡,没有人可以避免;第二个,死亡随时可以到来,它不能规划的。你说等我年纪大了再来学佛,你不一定有机会。年轻人死的多的是,所以死亡随时会到来;第三个,死亡到来时,除了佛法的资粮以外,其余都没有意义了。
那么死亡说明了什么事情呢?说明一个很重要的观念:人生是没有结果的,这个很重要!我们追求太多,其实真正需要的不多。我们为什么花那么多精神体力去追求世间的快乐,去做百年万年的规划呢?因为我们产生常见,认为可以永远活在世界上,认为人生会有结果。其实错!人生没有结果!
佛陀说做梦有结果吗?你一个晚上做五个梦,第一个梦做转轮圣王,七宝千子,结果第二个梦变成一只蚂蚁。这个蚂蚁就喊冤啊,说我第一个梦的七宝跑哪里去了呢?没了!因为“因缘和合,虚妄有生;因缘别离,虚妄名灭”。你今生的果报不是你的全部。是因为你过去生刚好有一个善业,那个能量释放完就没了,觅之了不可得。你再几十年后找你的身心世界,找不到了。人生不可能重迭,每一生都是独立的个体。大海撞出的水泡,没有水泡是重迭的。我们经历过无量的人生,没有一生是重迭的,不可能有相同的相貌,相同的思考模式,所以每一个梦都是独立的,结果都是一个——没有结果。
诸位!你今生叱咤风云,结果只有一个——没有结果。你今生非常不堪,你也没有结果——因为你的业力释放完了。然后你再打开另外一个抽屉,再受用你另外一个果报。所以知道人生只有过程,这个很重要!
死殁无常就是告诉你,要知道什么是有意义的,什么是没意义的。就是说得到人身不容易啊,讲一句简单的,要做一些你带得走的。人生有些事情你真的可以带走,来生继续受用。但是,你不要老是做一些带不走的,浪费时间啊!说实在的,死亡到来时你非常失望,所有都带不走,你情何以堪哪!我们每一个人活了一辈子,有些人临终时是满载而归,欢欢喜喜地带着他的资粮去面对他的来生,今生没有空过;有些人是把今生完全花在世间的生灭因缘,临终时全部破坏,充满了悔恨离开了今生。
所以,与其让我们临终悔恨,佛陀事先就告诉我们:你一定会面临死亡,而死亡到来时有些东西会被破坏,有些东西是不会被破坏的,你最好趁早知道,因为在死亡到来之前你还有机会。你经常思惟死亡,就是一个过滤,知道什么东西你带得走,什么东西带不走。“万般带不去,只有业随身”,你不要等到临终再后悔。
这个死殁无常,就是让我们不要被心中一厢情愿的妄想误导。你要看清楚:时间一天一天过去,一年一年过去,我们得到的这个人身可以利用的时间不多了。你要检讨一下,过去这几十年的人生,哪些事情是你可以带走,并通过死亡的考验,然后贯穿到你来生继续受用?有,不是没有。但是有些东西到死亡时,对不起!停住了,过不去了。你要检讨一下,真正能够带到来生的有多少,你要提前想一想——死殁无常。就是透过死亡的观照,你要检查一下,哪些带得走,哪些带不走,因为死亡迟早要到的,只是哪一个人快,哪一个人慢而已。
(二)思生死过患
第二点,思惟生死的过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