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杰用食指敲了两下桌面,随后拿起面前的电报看了几眼,对孙俊人说道:
“孙院长,在前两天的会议上,你应该也听说过221厂在爆轰实验室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吧?”
孙俊人点了点头,三大基地目前的通讯技术有很大部分就是十院提供的,因此每次开会他也都不会缺席:
“嗯,我知道,我记得老李他们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还做了一次气象预测,领头计算的是叶笃正同志。”
“哦对了,预测的日期好像就是今天吧?”
“没错,就是今天。”
刘渤生肯定了孙俊人的话,接着便微微一叹:
“但很遗憾,预测在第一天就失败了——大概五个小时前,金银滩下了一场持续两个小时的大雨。”
“而在基地早先的预测结果中,今天应该不会出现降水的情况”
“”
孙俊人默然。
作为目前国内顶尖的雷达专家之一,他对于气象数据其实还是有些了解的,对大致的难度有个认知轮廓。
所以早在开会的时候他就已经有了预感,这次基地的预测大概率要失败。
但预感归预感。
当它真实发生的时候,孙俊人的心中还是涌起了一股遗憾与无奈。
不过他毕竟是经过大风大浪的人,在初期的遗憾之后很快便强行调整好了心绪,对刘渤生道:
“渤生同志,你就直说吧,221厂的同志希望我们十院做些什么?我一定尽力配合。”
在孙俊人看来。
221厂多半是想再搞一次更大规模的人力测绘,所以才会托刘渤生打这么通电话,希望能够让院里支援一些长途通讯类的设备:
221厂目前的通讯设备只能支撑200公里外的加密通讯,或许他们新的目标是250甚至300公里?
毕竟距离越远,数据样本才越完善,才更有可能得出准确的预测结果嘛。
孙俊人对此倒是不怎么反感,但问题是221厂真的能拿出那么多人手吗?
毕竟测绘距离增加的不仅仅是直线长度,还包括了辐射额面积呢
莫非221厂打算再牵引一批工人?
而就在孙俊人思索之际,对头的刘渤生也开口了:
“是这样的,孙院长。”
“在今天这次失败后呢,221厂那边希望能再进行一次修正测算,看看还有没有弥补或者说抢救的可能。”
孙俊人闻言点了点头。
果然如此
但很快。
刘渤生的下一句话便有些出乎他的预料了:
“不过221厂这次不准备使用人力探测,而是打算组建一台设备进行数据收集。”
“组建设备?”
孙俊人顿时皱起了眉头,问道:
“什么设备?多频的值相差测风仪?”
刘渤生摇了摇头:
“不是,是一台雷达。”
“你说啥?”
院办内。
听到雷达二字。
孙俊人的脖子下意识有些滑稽的往前一探,眼睛瞪得滚圆,愕然道:
“雷达?这这是哪个大聪明的主意?”
与此同时。
孙俊人的心中还冒出了一股交杂着释然与荒唐的情绪。
释然是因为总算明白了刘渤生找自己的原因——纵观国内,目前也就他、罗沛霖、毕德显和保铮四人算是顶尖的雷达专家了。
哦,还有个束星北,不过老束现在因为某些原因还在胶澳医学院呆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