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一千道一万,现在的自己,的确需要钱。
哪怕是赚到钱以后去找郎中还是无法缓解身上煞气,那也能在临死之前好好潇洒一番,也算不枉来此间走这么一遭了。
陶谦在心里翻了一个白眼,笑道:“明白,那我就不打扰子渊了,还是老规矩,一手交稿,一手交钱。”
孟川点了点头,目视他离去。
随后,他也没有前去吃早食,而是想着要写点什么。
写方与县闹鬼?
要是真写下来,怎么对得起因为此事横死的那些人?这不就是在利用民众恐慌心理消费死者?只怕一旦落笔成稿卖出,会引来全县百姓的反感。
“不写方与县闹鬼一事,那该写什么呢?”
孟川既然已经答应了陶大郎,总不能言而无信。
就当两难之时,他忽然意识到一件事情,
“陶谦倒是提醒我了,诗词歌赋没法抄,毕竟这个世界都有…但是可以抄志异杂文啊!”
根据前身记忆得知,此界有《论语》、《中庸》、《史记》、《道德经》、《本草纲目》、《振之游记》等书籍。
就连四大名著也有,只是在百姓眼中看来,这四本书采取的都是架空历史的写法,是虚构的故事,朝廷又极力反对这种写法,导致其传播力度不广。
反正就是什么书都有,但不知为何,偏偏没有《山海经》与《聊斋志异》等主写诡异玄幻的文。
甚至,此界有关志异类型的文,十分少见,市场极大!要不然,前身也不会去写志异文了。
这岂不是让自己钻了一个空子?
万一写聊斋志异火了,不仅能赚到钱,甚至还能因此成为儒修呢?
毕竟成为儒修的第三个方法中,就有包含着著书立传。
要是靠这个在体内完美凝聚出浩然正气,岂不是也有了活下去的希望?
“此界志异文不火的原因,估计就是没有什么好的作品呈现在读者眼中,要是出现蒲松龄那样的大家,只怕百姓们会争先恐后的去看...”
想到这里,孟川有些激动难耐。
他连忙回到屋里,准备好纸墨笔砚。
前世,自己作为一名网络小说作家,为了创造出颇为优质的作品回馈给读者,阅读过不少有关聊斋这种类型的书籍,至如今来说,也是记忆尤深,写下来完全不是问题!
“如果要写聊斋志异,要先写哪一篇呢?”
孟川有些疑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