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着这幅图往右边走,几乎证实了纪彬的猜测。
最后一幅图是海上风平浪静,所有船工都在甲板上晒太阳。
这几幅图简直生动描绘出海时的场景。
既能看出来大海的凶险,也能看出大海的魅力。
更能感受到兴华府百姓无穷的斗志。
他们最终征服了大海,带来无数金银珠宝。
这要是让后世的考古学家看见了,肯定会惊喜啊!
再也没有比这样的史料更好的东西。
在石刻的边角处,王巡查手下发现,这石刻应该是前朝所有,本朝不重视海域,前朝却发展得不错。
这应当是前朝先人留下的痕迹。
而且这石刻还在官学当中,可见当时出海的风气有多盛。
在纪彬开口下,王巡查已经让人画下这几幅大海搏斗图,准备呈给汴京那边。
也许在他们这一代,还会开启新的航海篇章?
这谁都不好说。
但这些先人遗迹足以说明,兴华府的航海底蕴,是谁都比不了的。
他们以前去过大海深处,以后也能去的。
不仅是纪彬,王巡查对这幅石刻感兴趣,就连船运几家,还有船厂李家,也来凑了热闹。
这可能就是他们先辈留下来的。
可惜本朝初期实行海禁,不允许往海外航行,现在很多地方的官府还在管控这件事。
也就是兴华府之前太乱,才有大船从这里出发,毕竟是三不管地带。
他们那些对大海有向往的人,就算知道兴华府官员奸佞,也会从这里走。
算着时间,他们已经走了一年多的时间,估计明年春夏就会回来。
估计等他们再回来还要吓一跳,这兴华府早就换了天地,说不定还会担心他们顶着海禁的名头还要出去,会不会被抓。
以前的兴华府不管,现在就不知道了。
想到出海那家人,船运门户们倒是面面相觑。
算了,等他们回来再说吧。
那群人就不是正经商人,他们就是一群疯子而已,天天往外面跑,还说什么外面还有另一个世界想看看。
他们不是为了赚钱,就是想去其他地方看看!
纪彬听着船运门户的描述,脑海里出现三个字。
探险家。
他们确实不是商人,因为他们航行的目的不是为了赚钱,或者说顺便赚钱。
更多的,还是对大海深处有向往。
他们是一群实打实的探险家。
这还挺有意思的。
纪彬知道船运门户提起这件事,也是有心想帮他们开脱,看了看王巡查,这才隐晦道:“到时候再说吧,也许他们只是无心之失。”
顶着海禁的名头出海,可能还是无心之失,这话也是前后矛盾了。
不过说到底,海禁严不严格,还是看上面的意思。
当今圣人虽然疑心多虑,只想长寿,但治下大多还是宽松,连谢阁老那种都能因为这边要乱了,所以把他召回去,可见他不是个动辄杀人的。
所以那些偷偷跑出去的,也不会有太多问题,这是真的。
再说他们要等到明年才能回来,也没人会注意他们。
兴华府这边,王巡查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要不是诱敌进入,又或者像之前十一皇子那样的,他们现在都很宽容。
兴华府官学彻底建起来,但真正来读书的还是很少,多是六到十二岁,有个十三四,都会被家里带着去干活。
纪彬虽然不赞同,可这也是兴华府的实情,只有这里生活好些了,这些情况才会少点。
他有空制止,不如多给大家找点挣钱的买卖。
之前提了很多人,唯独没讲从兴华府来的作坊老板们。
他们的作坊建在纪彬规划的位置,就是荒地村跟城中之间,两边是码头街民居跟荒地村百姓。
前面到海岸则是天然小码头,这个码头以后还会修建,所以这个位置非常好。
在纪彬的规划里,前一排可以建成商铺,后几排就是作坊。
现在作坊也在这边,纪彬之前答应过海太城的人,要介绍点活过去,这肯定要去说一声,请他们派点活给海太城。
原本以为还要费些口舌,毕竟荒地村也好,码头街也好,其实也有能闲下来做些小手工的。
运到海太城,反而要损失点运费,是不划算的。
可没想到纪彬刚过去开口,就听作坊老板们道:“好啊,海太城那边需要多少,我还能把邑伊县那边的活调过来。”
这些都是小手工做成的物件,就拿藤条来说,编成可以用的小物件,这些都是需要人工的。
让谁做都是做,为什么不听纪彬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