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禹王刚一倒台,就把儿子扔出来,确定了,是亲父子。
谢阁老写信的时候也一脸无奈。
但纪彬的敏锐,总是能超过他的想象啊。
可惜这样的人物,竟然不想做官。
谢阁老看着纪彬离开的背影,微微摇头,此人若是能辅佐太子殿下,那他们的大事岂有不成之理?
纪彬去一趟邑伊县,算是收获颇丰。
对周围局势更有了解,做起事也会胸有成竹。
比如说,现在的邑伊县,乃至春安城就很安全。
而且来的人都是太子欣赏的。
估计最近一段时间肯定不会作妖。
像韦宏那样的刺史,他是再也不想见了。
接下来的时间,安心等着圣人恩赏,再等着梁家二女儿把作坊开起来,一切就会走上正轨。
纪彬这边是悠闲了。
可全天下都在为种棉书疯狂。
这一点也不夸张。
这可是种棉书啊!
那么昂贵的棉花,似乎马上就要变得垂手可得,能种棉花地的点,无数人着急开荒,说什么都要买到棉花,而且今年的棉花种子价格会特别便宜,谁让这是官府定价!
谁要卖高价,那可是会被追究责任的。
想想去年卖高价棉的人,如今是什么下场。
之前的威慑历历在目,没人敢顶风作案。
要是卖了高价,再被举报,那受刑或者流放,总要选一个。
哪个都不是什么好选择。
但也有些地方不能种棉花,比如早就失败了的江南一带,他们那阴雨天实在是多,不适合种棉花。
可是聪明的江南百姓翻完整本种棉书,目光放在了最后几页里面。
那就是去棉籽机器的图纸,还有纺棉花的图纸!
他们是不能种棉花,但他们可以生产机器啊!
他们这里工匠不缺,材料不缺,可以又快又精准地做出机器出来。
甚至还可以试着改进!
而且江南松江府这边,原本就小范围流传他们本地的去棉籽机器,松江府本地机器跟种棉书上的机器虽然不太一样,但作用都是相同的。
不管生产哪一种,肯定能卖得很好!
别说了,现在就开始生产!
不过让人惊讶的是,松江府这边的去棉籽机器,也是个女子所做,听说她织布手艺极好,也许就是这个因为,对这些机器特别了解,所以动手做了出来。
原本还因为棉花不够不能继续改进,扬州徐家听说此事,特意过来资助她,这才完成最后的步骤。
而扬州徐家并不需要她还钱,只是想把这件事告诉自己朋友。
没错,就是扬州的徐三公子。
他在年后偶然知道松江府真的有人做出来纪彬想要的东西,刚打算把这件事写信告诉纪彬。
谁知道种棉书就来了。
里面的机器画得栩栩如生,再看研究出机器的地方,跟纪彬是同一个县城啊!
在自己终于发现去棉籽的机器时,纪彬说不定都用上了?
徐三公子没想到,自己又晚纪彬一步。
除了感慨他真的厉害之外,别的也不能说什么了啊。
不过徐三终于明白,纪彬为什么对这种机器那么看重,这东西真的能提高效率,能让棉花变得更实用。
而且弹过的棉花,确实更加松软。
冷天盖个松软的棉被,简直是一种享受。
他家现在被褥全都是棉花的了,每天恨不得早点上床睡觉。
棉花出现,改变了很多人的命运。
种棉书的出现,只会让很多人变得不同。
整个南军国都陷入两种情况,能种棉地方,想办法买棉花种子,准备种棉花。
不能种棉花的地方,则是在做最后几页的机器,准备把机器卖给其他地方。
也不能说整个南军国。
还有一个地方,连种棉书都没怎么看,直接扔到一边。
那知府跟指挥使嗤笑:“种棉?我们有那么人种棉吗。”
兴华府指挥使皱眉:“盐场人又不够了?”
“嗯,过年时冻死一百多个,烦死了。”知府站起身,嘴上的胡子翘起来,“一群废物,冬天都过不去。”
“你要快点,十天后夜晚有船靠岸,要买二百万斤的盐,要是弄不到要赔钱。”这个指挥使脸色难看,显然跟兴华府知府一个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