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的山清公子,就带着谭刺史亲笔写的伤残将士见闻一信,去京城求告补贴了。
这事在京城本就几经博弈,这封声泪俱下,言辞恳切的书信,详细讲了柴力在遇到东家之前的事。
也成为封赏的最后一根稻草。
万千退下来的将士,因为许多人的努力,也因为纪彬一点点无意之举,得到应有的奖赏。
谭承乐此时还在汴京,但封赏的旨意已经通过官方驿站传到南军国各个地方。
南军国有无数将士,都因为受益。
这点封赏弥补不了他们受过的伤,但能让家境稍微好些,日子好过些,也算是对他们之前功绩的最大肯定吧。
反正对柴力来说是的。
他握着二十两银子,还有盖了皇上印章,南军国玉玺的封赏书,上面清晰写了,邑伊县人士柴力,在什么时候有什么战绩,杀敌几何,功绩如何。
二十两银子,不过是他四个月的月钱而已,但对他来说,意义远不止于此。
跟纪彬想到一样,刺史见了不止柴力一人,但凡能找到的,手下的人都找了。
不能来的,也让人分发到各个县城村落里。
柴力看着跟他一样,或少了根手指,或少了个耳朵的士兵们眼圈带着红肿。
这是他们应得的奖励。
柴力深吸口气,等他出刺史府的时候,就见东家,还有兰阿巷几个掌柜都在门口等着,焦急看着门口。
旁边还有其他士兵们的家人,同样带着焦急。
老梁走过去,感慨道:“若不是听纪彬说,都不知道有这样的好事。”
“对啊,圣人的封赏,还经了圣人的手!”
“真是条好汉,走,这顿酒我请!”
“你别,平老板在平喜楼安排了酒席好吧,谁要喝你的!柴兄快请!”
柴力却看着东家,纪彬笑:“走吧?今天的主角可是你。”
这就是皇上亲自颁发封赏的作用。
诚然,以前许多人也尊敬柴力,可得到圣人认可之后,那就更尊敬了,甚至为他亲自摆酒席。
回到邑伊县,王知县都要夸几句,柴力的表弟柴尺也会因为更好晋升。
所以谭刺史也好,汴京里为功臣们努力争取封赏的官员们,甚至太子殿下本人,都要努力争取官方,也就是朝廷的封赏。
有了官方背书,他们找活计也好,家人的生活也好,都会提高些。
柴力就是个证明。
那些战死的将士们,家人也会因此得到照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