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的是,修路贵啊。
结实点的路,那是要用糯米的,说是一寸路一寸银应该也没错。
古代常用的修路方法,应该是“三合土”,就是石灰,还有沙子,黄土,混合。
还有一种方法,那就是在这三合土基础上,再加份糯米浆,可以保证牢固。
但不管哪一种,就一个字,贵。
如果想要把作坊的路通到常用的大路上,至少要修两里地吧。
这两里地所需的费用是多少呢?
按照纪彬记忆里,他那个时候的一个朝代,跟南军国发展水平差不多,修建三米长的道路约莫需要一两银子。
而两里地是多少米呢,1000米,大约需要将近三百四十两银子。
就这个钱吧,比他买的地都贵了!!!
毕竟他买地的时候,可以挑便宜的,最下等的荒地买。
但路不一样,不管你在哪修,原料是不变的,顶多人工给个友情价。
那他也掏不起。
所以纪彬只想着铺点碎石子就行。
也不能怪新棣庄的路差,毕竟修路可太贵了。
衙门也没有这么多钱啊。
可新棣庄那边的情况,好的路不能修,稍微规整一下,应该可以?
纪彬睡意袭来,还是先赚钱吧,赚钱了想修什么修什么。
第二日在纪彬的指示下,建作坊的人们又接到新工作。等刺绣坊建好了,那就弄点碎石子,先修整一条简单的路,好好的先不说,至少能用。
跟着宣老爹的老友忍不住道:“跟着你家女婿,这活都不停的啊。”
大家都忍不住笑。
不过有活干就是好事,谁会嫌弃活少呢。
这几日刺绣坊基本也要完工了,员工宿舍还要等几天。
这些事做完,就可以搞个石子路。
纪彬发现了,这钱挣得快,花得也快。
到底什么时候能发财啊。
纪彬刚从后山溜达回来,就听到一阵马蹄声,定睛一看,竟然有四匹马一起飞奔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