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之前和谷青言在实验室里见到的那些东西不一样。
这只蜈蚣并不是实验培育的结果,而是经过多重辐射污染的最终产物。
“你知道什么是核辐射吗?”张承安开口问道。
“由于放射性物质在衰变过程中释放出来的射线对环境和生物产生的照射或者电离辐射。”苏朗下意识地给出了一个概念性的答案。
这东西基本所有人都背过。
概念,是总结。
拗口,又难懂。
说完这个答案,苏朗又想起谷青言曾经给他讲过的东西。
谷青言:“放射性原子核在衰变中会释放能量,由一种原子核转变成另一种原子核。放射性原子核是不稳定的,在衰变过程中会释放出射线,主要有α粒子、β粒子、γ射线和中子,这些射线作用于物质后能够产生生物效应,超过一定的剂量时可使生物组织受到损伤,甚至死亡。其中α粒子即氦核,是由两个带正电的质子和两个中性的中子组成,电离能力强,但穿透力弱,一张薄纸就能挡住;β粒子就是高能正电子流或者负电子流,电离能力相较粒子弱而穿透能力较强;γ射线是一种能量比较高的电磁波,有很强的穿透性;中子即原子核中的一种中性粒子,具有更大的穿透性和杀伤力。”
那个时候,苏朗听这些东西只觉得云里雾里。
射线,粒子……
生物效应……
那个时候谷青言说起这些的表情非常轻松自然,他在自己的领域内讲自己熟知的东西。
他客观而又理性地看待这一切,他一边推开窗户一边告诉苏朗。
“即便没有人为的干预,没有人为的研究,没有泄露事故,我们也在每时每刻受到不同程度的核辐射。宇宙空间、地球表面的天然辐射不可避免。”
“宇宙空间本身就存在多种带电放射性粒子,地球是宇宙空间中的一部分,不可避免地要接受放射性粒子的射落。”
“同样的,还有地壳中的放射性核素,40k、87rb、222rn和235u等,它们在衰变的过程中,也会释放出射线,不仅可以产生外照射,而且会随着空气进入体内,室内氡水平可因房屋下的土壤、建筑材料和室外空气进入而变化,室内空气中含222rn及子体浓度一般高于室外空气,所以我们需要经常开窗通风。”
那个时候的苏朗听着谷青言的这些话,好像对核辐射也没有那么的恐惧了。
无论什么东西,似乎只要被常态化,就会让人放松警惕。
可紧接着,谷青言又话锋一转。
“我说这些,是因为在科学领域,一切抛开剂量谈伤害的行为无异于耍流氓。”
“可一旦超过了剂量,辐射所能造成的伤害,甚至高过于子弹。它可以让你像中弹一样瞬间死亡,也可以让你感受比中弹还不如的求生不得,求死不能。”
苏朗听到这里的时候,忍不住插话问出了之前自己不太懂的:“跟你说的生物效应有关?所以什么是生物效应?”
谷青言点了点头:“因为核辐射本身是一种能量的传递,当这些能量作用于动物或者植物机体的时候,它们会对原本动物或者植物所具有的分子、细胞、组织、器官造成形态和功能方面的后果,也就是生物效应。”
当初听谷青言讲这些的时候,苏朗只觉得有些晦涩难懂。
可现在……
面前这具已经变异的蜈蚣尸体将他拉回了现实,无比真切的现实。
看着苏朗呆呆的模样,张承安一边进行战斗后收尾工作一边问道:“之前没见过?”
苏朗点了点头,大方承认:“我穿的是最普通的装备,以我的贡献值和级别也不可能配车,活动范围仅限于地下避难所出口附近,那里大多数的情况都是已经被清理过了的,即便存在变异的动物或者植物,危险等级也不会太高。”
避难所的人员培养从来都是因材施教。
同样,资源供给也是。
他们不会给你很简陋的资源让你去拼命,也不允许那些享有大量资源的人尸位素餐。
今天抵达的这里,是苏朗之前没有接触过的领域。
现在想想他曾经还琢磨着要捕捉大型的昆虫……简直可笑!
这种级别的变异昆虫,根本不是靠一个人就能解决的。
即便是像张承安这样身经百战的战斗人员,也需要跟其他人并肩合作。
“好了,继续走吧。”
“距离目标地点还有很长一段距离,大家保持警惕。”
完成收尾工作的张承安对着其他人招呼道,同时将收集到的部分尸体标本交给罗恩。
“这玩意可不是能经常遇到的,绝大多数昆虫或者动物发生变异都是在维持原有体型的情况下,发生畸形改变,像它这种几乎能完成体型等比放大的,很少见。”
张承安不是第一次执行远距离任务,也不是第一次遇到这种情况了。
他的话,自然具有说服力。
实践出真知,在某些情况下,经常在外面跑的张承安了解的可能比单纯困在实验室里的研究员还要多。
听到张承安这么说,苏朗放下心来的同时,又有些好奇。
“这种情况很少见?也就是说他们大概率不会遇到?”
苏朗口中的“他们”,自然是指那些已经失踪了的人。
苏朗不敢想象,如果他们遇到这东西,是否也能像自己这队一样逢凶化吉。
张承安点了点头:“核辐射的损伤更多是作用于脱氧核糖核酸、核糖核酸、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造成大分子结构的改变和活性丧失,从而损伤或者杀害细胞,使生物体部分功能异常。白内障,生育能力减退,发育畸形等都属于这个范畴内,如果这只蜈蚣只是某个部位变大,其实并不罕见,经过辐射之后,细胞异常增殖的情况常有发生,可偏偏它是等比放大,这非常具有研究价值,我甚至可以保证,就算是人为的定向实验,都达不到这个效果。”
苏朗相信张承安的话,他之前就听谷青言说过。
就连天野北斋的那些实验,也带有极大的不可预估性。
回想着自己初次见到变异蜈蚣时的震撼,苏朗心中又再次涌起那个疑问。
人类真的可以把能量玩弄于股掌之间且不受反噬吗?
或许,这只蜈蚣是自然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