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巢虽然和秦长安有着一样的遭遇,但是他的家庭出身远不是秦长安能够比的。【】
黄巢的家族干的是贩卖私盐的勾当,能够干这种活光胆大包天可还不够。
手上肯定还掌握着一定的权利,无论是黑白两道,那都是混得开的。
说一句毫不夸张的,黄巢的家族势力在地方上那是如同土皇帝一样的存在。
不过即使如此,那也没用。
只要不是出生世家,你再怎么有钱也终究无法真正跻身于上流。
在当地相当吃得开的老黄家也没能理解当时朝代的潜规则。
所以黄巢在科举之时就遭受到了上层社会的潜规则打击。
唐朝有一门学问名为谱系学。
此学问在唐朝的时候形成了巅峰,甚至是由官方修订的,主要内容的就是那些名门望族的家谱。
其中最出名的就是五姓七望。
这所谓的谱系学,说白了就是一种贵族身份的认证。
所谓的科举制度,打的不过是一个幌子。
真正的录取结果从来不以才华分名次,而是根据这个谱系来的。
甚至于录取之后能当多大的官,也是按照这个谱系来的。
李白斗酒诗百篇,文采风流……可他一辈子也没有当上多大的官。
究其原因就是出身的问题。
他虽然姓李,但是这个李既不是谱系之中的陇西李,也不是赵郡李。
其出生只不过是一个商贾之家。
因此他再怎么有才华,想要靠科举当官,那也是不可能的。
在这样的情况之下,他凭借诗文得到了许多达官贵人的青睐!
可即使如此,那些达官贵人推下来推下去最后也只被唐玄宗封了一个待诏翰林这种虚职,由此可见那些世家对于上层官职的把控究竟有多么的严。
出身是一座大山,能压的人一辈子起不了身。
还有杜甫也是差不多的情况。
他的处境虽然比李白要好一点,但是他的官职比起那种花钱买来的官职也好不了多少。
像李杜这样的大佬都尚且如此……就更不用说黄巢了。
画面之上的黄巢几次科举然后都不成功,这个时候他终于绝望了,他洞悉了这科举背后的潜规则。
这所谓的上升渠道只不过是专门为那些名门望族定制的。
像他们这样出身的人……所有的世家根本看不上。
即使老黄家在当地算是土皇帝一样的存在,但是在真正的望族看来不过是区区暴发户罢了。
……
历代王朝的帝王注视着光幕上发生的一幕幕,随后皆是若有所思。
无论在哪个朝代世家问题都是十分突出的。
黄巢洞悉了这科举制度背后的潜规则,他们当皇帝的又何尝看不出来?
只不过能当上皇帝的大部分都是世家支持,又或者本身就是世家出身!
因此对于世家垄断权力的做法,他们即使不满,但也是无奈。
“科举制度……方法倒是不错,不过世家垄断的本质却没有多大改变?”
虽然气愤于大秦二世而亡的事实,但是嬴政也一直注意着光幕之上的内容。
如今看到这科举制度,嬴政也是微微叹息。
科举制度选拔人才,毫无疑问是最有效果的。
可惜太过于理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