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外骨骼机甲项目已经顺利进入生产阶段,按照当前的生产进度,再过不久便能够如期交付给军方使用。
这一项目对于提升军方作战能力与士兵战场生存能力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楚云天和慕倾月在项目研发过程中投入了大量心血。
如今看到项目即将取得阶段性成果,心中自然感到欣慰与自豪。
与此同时,汉唐产业园的超级工厂建设也传来捷报,除了那 5 栋仍在紧张施工中的办公楼尚未竣工外,整个产业园的超级工厂部分已经全部建设完毕,即将投入正式使用。
别看汉唐产业园从破土动工到初步具备生产条件仅仅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但其背后凝聚的是巨大的人力、物力与财力投入。
在建设过程中,为了确保工程进度与质量,前后共有 5 家巨型建筑公司参与其中,每家建筑公司各司其职,负责产业园某一特定区域的建设工作。
各种建筑材料如潮水般从全国各地汇聚而来,其中许多材料采用了先进的工厂预制装配式技术。
这种技术的应用大大缩短了现场施工周期,提高了建设效率。
也正是得益于这种大规模、高强度的建设模式与技术创新,才使得整个产业园的超级工厂能够在如此短的时间内拔地而起,顺利建成。
当然,如此高效的建设成果背后,汉唐集团也付出了不菲的代价。
整个产业园的建设费用远远超出了最初的预算,累计投入资金高达上千亿元。
但在楚云天看来,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一旦超级工厂全面投入使用,将彻底解决当前所有产品线的产能瓶颈问题,为汉唐集团的高速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硬件支撑与产能保障。
届时,汉唐集团将如同装上了一台强劲的引擎,在全球商业竞争的赛道上加速前行,真正进入发展的快车道。
而楚云天和慕倾月也能够从繁琐的生产事务中暂时解脱出来。
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下一步的研发任务中,继续引领汉唐集团在科技前沿领域不断探索与创新,为集团的长远发展奠定更加坚实的技术基础。
在科技研发的浩瀚星空中,楚云天犹如一位高瞻远瞩的领航者,对于下一步的科研征程早已胸有成竹,绘制出一幅清晰而宏伟的蓝图。
他那深邃的目光,精准地锁定在了外骨骼机甲、机器狗等前沿产品的核心动力系统之上。
而在这一复杂而关键的动力系统中,电池无疑是最为关键的心脏部位,其性能的优劣直接决定着整个产品的动力表现与续航能力。
当下,即便处于锂电池技术的前沿领域,其能量密度的现状仍难以令人完全满意。
以最为先进的锂电池为例,每公斤锂电池所能蕴含的电量颇为有限,最多仅能储存 03 度电。
就拿三元锂电池来说,其能量密度大致处于 200 - 300wh 每公斤的范围,相较于磷酸铁锂电池,在能量密度方面确实略胜一筹。
然而,这种优势的背后却隐藏着安全性方面的隐患,其安全性相对较低,犹如一把双刃剑,在追求高能量密度的同时,不得不面临潜在风险的挑战。
不过,在科技的智慧宝库中,并非没有解决这一难题的钥匙,固态电池技术的出现,宛如一道曙光,为电池领域带来了新的希望与突破。
固态电池相较于传统的锂电池,展现出诸多显着优势。
其内部的电解质和电极均为固体形态,这一独特的结构特性赋予了它卓越的安全性,犹如一座坚固的堡垒,能够有效抵御各种潜在的安全风险。
让使用者无需担忧电池过热、短路等危险情况的发生。
不仅如此,固态电池还拥有更长的使用寿命,如同一位长寿的智者,能够在长时间内稳定地为设备提供动力支持。
更为重要的是,其能量密度相较于传统锂电池实现了大幅提升,仿佛为设备注入了更加强劲的动力源泉。
在全球科技竞赛的舞台上,众多国家和企业都已敏锐地察觉到固态电池产业的巨大潜力与广阔前景,纷纷提前布局,抢占这一科技战略高地。
在国内,龙德时代作为新能源领域的领军企业之一,早已率先发力,成功开发出硫化物固态电池,在固态电池技术研发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与此同时,比亚迪也不甘示弱,凭借其强大的研发实力和技术积累,开启了属于自己的固态电池研发征程,致力于在这一新兴领域中占据一席之地。
这两家新能源巨头公司更是相继发布重磅消息,预计将在 2030 年实现固态电池的大规模量产,这一消息犹如一颗重磅炸弹,在科技界和产业界引起了广泛关注与热议。
然而,就当前已有的固态电池技术而言,虽然相比传统锂电池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在楚云天这位追求极致的科技先锋眼中,这种进步还远远未能达到质的飞跃。
目前固态电池的能量密度最高仅能达到约 500(wh\/kg)左右,即每千克可储存 05 度电。
以常见的 300 公斤电池重量为例进行计算,在同等重量条件下,其平均每百公里大约消耗 15 度电,如此一来,能够为电动汽车提供的续航里程大约在 1000 公里左右。
即便考虑到实际使用中的各种损耗情况,续航里程达到七八百公里也基本不成问题,并且其充电速度相较于传统锂电池也有了明显提升。
但楚云天心中所憧憬的,是一种能够彻底颠覆现有格局的技术突破。
他认为只有将续航提升到原来的 5 倍,才称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质的变革,才能满足未来科技产品对高性能动力的严苛需求。
如今的楚云天,凭借其超凡的智慧与不懈的努力,已然将所有基础学科的知识如同一颗颗璀璨的明珠,全部纳入自己的知识宝库。
并在极短的时间内实现了融会贯通,构建起一座坚不可摧的知识大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