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内无论如何也运转不起的真气,一瞬间让叱利骨想明白了很多事情。
为什么自己返回晋阳的第一时间就被招到了宫中?
为什么契丹人提出的议和条件,自己会是在酒席上看到的?
自己本以为大汗是想用这种方法安抚自己,毕竟自己脾气不好是个人都知道。
此时方才知道,拔延思摩不是要安抚自己,而是要杀自己!
“你!酒”
本想恨声说“酒中有毒”的叱利骨突然之间就什么也不想说了,刚还怒气勃发的脸色,也肉眼可见的灰败了下去。
不是毒性发作,而是因为他已经知道了自己的命运,也知道了大魏的命运。
刹那间的后知后觉让他万念俱灰,而这种感觉来自于内心深处深深的无力感。
原来自己一到晋阳就被召进宫吃饭,不是犒劳自己劳苦功高,甚至甚至自己临走时将兵权理所当然的交给了副手拔延那环,也早在大汗的算计中了吧?
自己的确不是搞阴谋诡计的那块料
一生倨傲的叱利骨在晕过去之前,终于第一次在心底里承认了这一点。
宴会厅外提前暗藏的甲士早就得了交代,冲到叱利骨身边的第一件事就是用刀柄重击其后脑,然后才顾得上用牛皮绳索捆绑。
叱利骨不但被公认为北魏第一名将,同时也是公认的北魏第一高手,这个名号甚至比前者还要稳固得多。
阴沉着脸的拔延思摩缓缓散去凝聚的真气,眼睛却始终死死盯着被甲士押下去的叱利骨。
颇受信任的宦官紧紧低着头,连呼吸都竭力屏住,生怕发出一丁点动静。
受信任的同时,也意味着他十分了解自己的主子,所以此时多多少少能猜得到陛下的心思。
始终低着头状透明的贴身宦官,突然感觉到了身边主子的气息又有变化,同时清晰的感觉到了对方的目光瞟过了自己。
浑身如遭雷击的他瞬间出了一身冷汗,反应却丝毫也不敢慢,绷紧了身体,用尽了全身的力气,开口说出了一句无比轻柔的话:“大汗,要如何处置欲要谋反的叱利骨?”
“嗯?”
这声颇有威严甚至明显带有不悦的声音,却让这位北魏国主拔延思摩的贴身宦官,长长的松了一口气。
只见他“扑通”一声双膝跪地,以头抵地大声说道:“大汗!叱利骨目无皇恩,竟敢在席间暴起,意图谋刺陛下!这不是谋反是什么?
按律”
说到这的时候,这位差不多能做到和主子心意相通的宦官稍稍顿了一下,悄悄抬头偷看了一眼拔延思摩的脸色,然后再不犹豫的大声道:“当斩!”
灯火辉煌的宴会厅里寂静无声,全身趴伏在地的贴身宦官身体虽在发抖,心里却是越来越安定。
半晌后,耳中传来一声若有若无的声音:“你去办吧。”
贴身宦官身子更加低了几分,仿佛是想要挤进地里一般。
秦历一千三百一十七年九月初四夜,北魏北部军统帅叱利骨,被帝召回晋阳商议与辽国议和大事,席间暴起意图弑君谋反,被禁卫当场格杀。
九月初五,接替叱利骨执掌北部军的拔延那环奏章送达晋阳。
九月初六,东部军拔延可石、西部军舍利棘的奏章同时送达晋阳。
九月初七,议和成。
辽魏两国罢兵,双方以雁门关为界,以北归辽。
北魏朝上下对议和内容虽略有微词,却无人激烈反对。
一是畏惧大汗雷霆手段;二是河套本就已经被契丹人占领,想要夺回的确没什么希望。
议和既成,辽国使团转暗为明并连夜南下入后秦,自陕州渡口过黄河后直入关中。
九月十二,已经实际停战的秦魏两国正式议和并公告天下。
九月十六,马不停蹄的辽国使团自虎牢关坠绳而下,当夜被向东护送往南魏都城睢阳。
九月二十,辽、秦(后秦)、魏(南魏)三国重臣使者齐聚睢阳,三日后三家盟书公告天下。
因南北魏互不承认,故盟书中未正式出现北魏名,北魏实际参与其中。
九月二十三,南魏军撤离虎牢关前线。
同日,北线后秦军后撤五十里,彻底与北魏西部军脱离接触。
九月二十五,北、中两路辽军分别进入雁门关与壶关。
其中北路辽军在监视北魏军主力南返后退出雁门关,驻军于雁门关北两百里的大同城。辽国后在大同设府并改称西京,作为统治新占河套之地的中心。
与北路军不同,辽国中路军两万不但没有撤出壶关,反而继续西进入并,驻扎于上党东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