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历一千三百一十七年三月十五,晚,晋城。
北门附近的后秦军营地正在燃烧,绝望的士卒惨呼着想从营门冲出,却被阵型严整的盘古军堵住出路不断倒下。
晋城北门有八百后秦军驻守,除去被突袭干掉的二百人还有六百人在营中。听到外面混乱声的他们,因为找不到主将只犹豫了一会儿就被点燃了营寨。
作为防御重点的晋城北城墙上,多得是防守用的火油,此时却成了这些人的催命符。
城墙上的盘古军士卒,很轻松的就能把装满火油的罐子扔进城墙下离得很近的军营中,再扔下几支火把,大火立刻就烧了起来。
城里的军营并不像野外那样营墙是木头的,砖石高墙并不容易翻越。即便有少数见机快、身手又好的成功翻越了围墙,也是一落地就被已经冲入城内的盘古军骑兵一扫而光。
李程带领的骑兵并没有在城门附近多做停留,而是按照计划直奔城中的敌军仓库杀去。
至于见到大火反应过来的城内城外敌人,那就只能由唐笠率领的四百人独自面对了。
最先反应过来的是城内的守军。东西两座城门的一千人离得最近,警惕性也最高,最先杀到的就是他们。
不过两门的守将也不敢把所有人都派过来,所以第一波杀到的后秦援军总数只有六百人。
西门的三百援军,因为要绕过已经火焰冲天的北门军营,到达时间要比东门的援军晚了不少,所以这六百人还是分成两拨赶到的。
东门援军赶到时,盘古军已经全都缩回了北城门一隅,他们只用守住城门和附近的一段城墙就行。
唐笠指挥众人在骑兵全部入城后,将十辆辎重大车分成了两拨,分别堵在了城门洞的两端,三百人在车阵后面列队阻击。另外一百人则由第二曲的军侯大春带领守在城墙上,既阻挡敌人登城,也能居高临下的用远程武器攻击城下敌军。
第一波三百人基本上没对盘古军造成任何威胁,仓促赶来的他们,准备并不充分,没有任何器械之下,想攻破同等数量还有车阵为依仗的对手根本没有可能。反倒是被上下夹攻之下瞬间就被射翻了一大片。
随后赶来的西门援军也没能改变局面,同样准备仓促的他们也没什么好办法。
而城中军营的一千守军却迟迟没有赶到,因为他们正在和朝着仓库突进的李程交战。
因为晋城的物资仓库紧挨着郡守府,他们误以为李程这支骑兵的目标是那里。
一千个士兵想要整装完毕是需要时间的,营中的主将心急之下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那就是让手下分批出营。
一千人如果抱成一团,李程手下那二百多骑只能绕着走,毕竟他们的任务并不是和这些人交战。
可情况要是敌人自己分成了二三百人一队陆续出营,那李程就不客气了。
最重要的是,第一波敌人全都是步兵。
平时城中守军的战马都是集中在一起的,所以骑兵的准备时间要比步兵慢得多,因此最先出营向北门支援的反倒是二百多步兵。
两军在街道上相遇之后,李程眼见敌人数量不多,又根本没什么阵型,果断的下令冲锋。
结果就是,这二百多人被盘古军骑兵一个冲锋就冲散了。
接着是第二拨,人数更少的他们更是没有任何还手之力。
不过李程的好运气也就到此为止了,因为他遇到的第三股敌人,是由对手主将亲自率领的三百骑兵。
头脑冷静的李程立即下令转向,没有和气势汹汹的对手正面硬刚。
后秦军主将,此时就面临了一个艰难的选择。
逃走的敌军骑兵显然是奔着郡守府去的。自己要是不追,只有些衙役的郡守府肯定完蛋。
可火光冲天的北门看样子情况也很危急,自己不去支援很可能城门就破了。
不过这种犹豫也只持续了一小会儿而已,他最终还是决定先去追赶这支敌军骑兵。因为就算城门被破也还能打巷战等待援军,郡守府被破,其中官吏要是被屠杀一尽,自己的责任可就大了,那是要掉脑袋的!
被这位后秦军军侯寄予希望的援军不是别人,就是驻扎在城外的那一千人马。
而此时他们已经赶到了北城门外,唐笠率领的几百人正面临着此战中最艰难的战斗。
早在李程所率的骑兵奔驰的时候,城外的这一千人就察觉到了,三百狂奔的骑兵弄出的动静可是不小。
虽然因为对手速度太快来不及阻击,后秦军主将还是先派出了营中的三百骑兵先出发,自己亲帅剩余的七百步兵随后跟进。
城门处的盘古军发现有敌骑来袭时,唐笠刚刚率军打退了一次来自城内的进攻,立刻按计划亲自带着一大半人手奔到城外一侧的车阵处准备阻击。
因为是偷城,所以这次并没有对付骑兵很好用的巨型长矛,面对冲锋的羌骑盘古军打的很苦。
城墙上的人手实在太少,就算全部集中在了城外一侧,也没能给高速移动的敌骑造成太大伤害。
意识到城门已被敌人占领的羌骑,也是没有丝毫犹豫,一个个悍不畏死的直接就发动了冲锋。
唐笠嘶吼着一枪捅穿了一个纵身跃过车阵的羌人胸口,手中的长枪立时就被对方强大的惯性撞断了。同时听到身前的大车在一声巨响中剧烈的颤抖了一下。
身形急退的唐笠撒开手中枪杆,顺手拔出战刀看准时机,在敌人尚未落地时一刀枭首。然后立刻弯腰捡起地上的另一杆长枪,再次疾步向前。
发现无法顺利策马跃过堵门的车阵后,悍勇的羌人骑兵很快就改变了战术,陆续有人连人带马的开始撞击车阵。凶悍的羌人,面对危急情况时表现出来的勇气并不比盘古军差多少。
刚刚就是一个不要命的羌人,在胯下战马撞上大车前飞身从马上跳起,想要顺势跃过车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