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强微微颔首:“不错,这次事情,不光是他们,还有不少宦官,甚至雒阳禁军之中,都有人参与了此事,这件事让陛下很愤怒,陛下下令彻查此事,所有关联之人,一个不留,禁军已经开始秘密调查了”
吕强将这几天发生的事情,简略的说了一下。
“吕常侍,马元义呢?”刘渊听完吕强的讲述之后,想到了一个关键人物。
太平道大方首领——马元义。
雒阳行动的总指挥,张角麾下最重要的大将!!
“还没落网,对方很谨慎,都是以书信交流,极少露面,除了知晓他藏于雒阳之外,其他线索很少,每次书信交流,都是马元义想办法传递给两人的,不过这件事,陛下已经安排人在处理了”
吕强简单解释了一下后,话题一转:“关于你县令的事情,出现了一点问题。”
“嗯?”
“陛下不同意?”刘渊脸色微变,试探道。
“刘渊,你知道我朝当官,有哪些路子吗?”吕强想了想,问道。
“举孝廉其他的,我就不知道了。”刘渊如实说道。
“总有六种。”
吕强看着刘渊,似乎早就知道他不清楚,他将目光看向曹操:“阿瞒,你知道吗?”
“我自然知晓。”
“这六种分别是,军功授官、察举制,也就你所说的举孝廉,征辟、公车上书、太学、考课。”
曹操侃侃而谈:“军功授官,最早源于秦制,后被我朝继承,大致分为两种,任子和赀选,一个需要你有一个二千石以上官吏任职三年的老爹,由他作保,保你为官,第二个,拥有资产4万钱,又不是商贾出身,还有武将作保,也可以做官,这就叫做赀选,赀就是钱的意思。”
“察举制,也就是举孝廉,你也知晓是怎么回事,有名望之士,举荐你做官,经过考试,就可以做官,不过这个举孝廉,每年每个郡国只能推举两个名额,也不知道蔡议郎是打算让你用哪个地方的名额?为你举孝廉”
“征辟,这可是莫大的天恩,这是对于特定对象的选拔”
说道这里,曹操露出了激动之色:“这种选拔,分为征召和辟除两种,又称特诏。前者是陛下亲自征召有名望、有才学之辈,入朝为官,这是莫大的殊荣,后者是公府和州郡的辟除,也就是征召,名额极少,而且需要上书朝廷,得到陛下的首肯,也是很大的荣誉。”
“公车上书,属于一种毛遂自荐的方式,在前汉之时,很有名,如公孙弘、东方朔等人,他们都是通过这种方式得到皇上赏识的,只可惜在今朝已经没有人这么做了,具体原因不好说”
“太学,这条路,非名望大族,走不通,由九卿之一的太常,选送各地刚刚及冠的读书人充任博士弟子,学习儒家经典,一年一考试,通过之人,便可以入朝为官,成绩最优者,可为郎中。”
“考课,是一种考核官吏的制度”
“所以,羡鱼,像你这样的,只能走举孝廉和征辟,这两条路。”
“不错,正是如此,你现在尚未有人举荐你,你的诉求,咱家已经告诉陛下了,也在陛下面前,说了你的好话,但是你想要当县令,现在这个功绩,还不够,因为你还没达到征辟的条件,而举孝廉,你也要等蔡议郎出来所以”吕强摇了摇头,意思很明显了。
“那那我可以买官吗?”刘渊脸色不太好看,想了想,问道。
“你想买个县令?”吕强有些诧异的看着刘渊:“你确定?”
“怎么了?”
“有什么问题吗?”
刘渊心里咯噔了一下,心里有了一丝不好的预感。
“你知道县令与县长的区别吗?”吕强突然开口问道。
“额”刘渊一愣,摇了摇头。
“大县,户口超过万户的,为县令,秩俸为一千石至六百石。”
“小县,户口不足万户的,为县长,秩俸五百石至三百石。”
吕强将两者的区别说了一遍,而后继续道:“买一个县令,你至少要出秩俸的一万倍,你才有机会能够买得到!”
“什么一万倍?”刘渊人都傻了?
【什么鬼啊?】
【他奶奶的一万倍?】
【疯了吧?】
【东汉末年的物价已经离谱到这个程度了吗?】
【还是东汉的有钱人这么疯狂?】
【为了当官不择手段?】
曹操拍了拍额头,也有些无语:“羡鱼啊,你这次进雒阳该不会是打算买县官的吧?你到底知不知道行情价啊?”
刘渊心中不好预感更加强烈:“什么行情价?”
“所有官职、爵位都是明码标价的,这个价格都是由陛下定下来的,而且想买官,也不是谁都能买的,要先估价,然后投标,价高者得,往往成交价,都是定价的好几倍。”
“县令这种万户的大县,都是人人抢的,要是富饶一点,一万倍根本不多”
“上个月,江夏郡的郡守悬空,参与拍卖之人,不计其数,最终拍出了两千六百五十万钱的天价,要知道郡守的俸禄一年也才两千石啊?”
“这是足足一万多倍啊?”
曹操也露出苦笑,摇了摇头:“就连我都不敢想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