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月月不敢出门,带孩子们躲在院门后听
“各位父老乡亲听好!”
“咚咚咚。”
“大悠国来村登记户籍啦,凡登记户籍的人,就是大悠子民。”
“咚咚咚,咚咚咚。”
咦!大悠国,于月月打开院门,孩子们都跟着她出来,煤球贴着于月月的腿站着。
向西看,一辆敞篷马车向西行驶,上面坐四五个人,一个敲锣,两个吆喝,还有个走着的,挨护贴纸。
于月月连忙转头看自家院墙,院门东墙上也有一张纸,
纸最上方是安民告示,安民告示上说:
凡登记造册的大悠子民,享大悠佑护,守大悠法令。
每户享宅基田一亩,
户内每人粮田一亩,
粮田三年免税。
每户每人可领过冬粮30斤,
每户可按分得田亩领秋播种子,农具。
凡大悠子民,都可租种朝廷田地,朝廷按亩供种子农具,收粮四六分成,朝廷四,租户六。
凡我大悠子民,不分男女贵贱,有才皆可参加科举入仕。
于月月看了告示,这告示说明战乱结束。
思忖跟着大悠朝廷混,还是挺不错的呀,这均田制可解温饱,租田可让勤劳的人致富,政策着实不错。
科举入仕,这个也不错,四个孩子看上去都很努力,能混上吃皇粮的,找到古代于月月,四个儿子还能保不住她善终么!
得,去看看,登记造册各事办妥,把孩子送去读书,想走仕途得跟古代夫子学,我教的人家古代也不一定考,然后好去找古代于月月。
向西看,各户都有人出来,陆续向西走。
于月月进院放下背篓说,出去瞧瞧,孩子们都放下背篓,跟着她。于月月回头看见煤球也跟着,只好又回头关好院门,这才带着孩子们向西走。
远远看,马车在一处最高的房子前停下,人也在向那里聚。
那是啥地?咋都停在哪?
开开说,娘亲,那是祠堂。
哦!祠堂盖的真气派。
于月月走到祠堂,祠堂里挤了许多人,于月月也不怎么认识。
听到张丽美脆生生的声音,正和谁聊着,有人夸大太太的气色好,夸张丽美会侍候,多孝顺的儿媳。
两个穿衔役衣服的人,站在高处,敲了敲罗:“大家都排队登记,到王书办这登记名字,到李书办这边拿户籍,到张书办这边盖章。办好的人,拿户籍先到镇上领粮领种子,记住领粮必须户主签字。三天后,县衙会派人来量田造册,过些日子发田契。”
于月月带着孩子,看人多也挤不过去,就排在最后。
听排在前面的张丽美,报杨开明和于月月,还有孩子的名字。
“不对不对!月月妹妹分出去了,不住一起了。”
周如玉中气十足的声音。
书办笑了:“在下听得孩子都是乳名,填在户籍上也不行呀,原来不是家长!”
然后吩咐衙役几句。
两个衙役,一个敲锣一个高声说,见人记名,都听清了,一家一家登记,登记要本人到场。
前些日子的阴云散去,祠堂里欢声笑语,大悠朝延给了希望,来就发粮,给田,瞧这势头,安稳的好日子要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