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令终于下来。
凭军功,他被调任北河巡防军参将。
虽然是重组新军,但需要一个壳子。
第二代镇北王时期,镇北王府便被削掉了北疆的军制大权。
失去了组建新军,另立驻军、巡防军、边军编制的资格。
第三代镇北王时期,则被收走了军费的支配权。
各军的军费,统一由兵部划拨。
为了进一步削弱镇北王府对北疆各军的控制,在各代梁帝的默许下,北疆的军费层层盘剥。
除了镇北军需要抵御犬戎族入侵,中后期又脱离镇北王府的掌控,军费能够如数到手之外,北疆驻军和巡防军到手的军费都是少得可怜。
驻军还好一些,镇北王府未免手上没有能战的大军,会咬着牙自掏腰包用各种名义进行补贴。起码保证各城驻军装备齐全,士卒不至于饿死。
巡防军,就彻底烂了。
全是老弱病残,兵员不齐,像样点的装备武器都没有。
一支支巡防军,几乎都变成了难民营,靠着开垦几口薄田,给周边的庄子做佃农度日。
遇上饥荒,甚至得四处乞讨。
不过,这对秦峰来说,却是大好事一件。
他可以轻松推倒重建。
他的调令还没通过,镇北王府,就已经派出护卫,提前将整支北河巡防军全部清空。
所有人都给了几亩田产或路费,让他们退伍回乡。
调令到手,秦峰已经是名正言顺的北河巡卫军参将。
他立即找梁阳荣,帮忙安排征兵事宜。
自己则带上一口木箱,乘上一头翼狼,赶往北河巡卫军的驻地。
北河,是北疆第二大长河。
全长六百里,与大草原相距不远,自西向东南,贯穿半个北疆。
沿岸,庄子密集。
北河巡卫军的驻地,便在北河的上游。
北河往北五十里,全都是北河巡卫军名义上的巡防区。
之所以说名义上,就在于整个北疆的巡防军早就已经稀烂。
犬戎族入侵,全都是镇北军在拦截、围剿,各城驻军也只是负责配合。
各庄庄主组建的家丁护院,作用都比巡卫军高百倍千倍。
当然,这都是以前的事情了。
巡防军,迎来了一位新参将。
秦峰到达之时,巳时过半。
艳阳高照。
破败的驻地,外围只有一圈歪歪扭扭的木篱笆,遍地野草。
再往里深入,可以看到零零散散的一些茅草棚和破木屋。
正中央,则热闹起来。
原四队的五十六名将士,十几位王府护卫,以及两百多犬戎族女奴。正热火朝天的伐木运石,挖沟铺路,重建驻地。
不远处的一块空地上,则放着关押饕餮的大铁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