瞌睡正好有人给递来了枕头。
曾明有个同事下岗之后举家搬迁到了定州,在一个机械厂附近开早餐店,工人们在闲聊的时候透露了一个信息,那家机械厂面临改制,定州市政府正在招商引资。
赵和平需要一个壳,加入到定州那家车企扩张的步骤里。
去办这件事的人选,只能是他的大伯安华。
于是,安华的身份从邕州家门口超市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摇身一变,成了定州市多维集团董事长。
安华仪表堂堂,头脑灵活又能说会道,处理事情面面俱到能让人心服口服,关键在于他还敢勇于尝试,给他配一套专业的班子,不出五年就能独当一面。
赵和平并不想把未来的产业做成家族企业,但现在是没办法,有潜力还可靠的人不多,也只能从认识的人里面选择。
那些后世的大佬们,不会有人愿意来这个穷山恶水的蛮荒之地,而以他如今的年龄,除了那位老人家胸襟如海慧眼如炬之外,并不见得其他人会对他另眼相加。
孔子虽然说过“生而知之者,上也”,但他同时也自称“吾非生而知之者”,就连名载万世的圣人都不敢说自己生而知之,怎么,你一个奶毛都还没换的小孩子还比圣人更聪明懂得更多?
赵和平作了一个详尽的方案,先成立一家新公司在定州落地,投资房地产和机械设备制造。
第一个地块选址在定州市定江镇。
定州水系发达,又是一个半岛状城市,十八座最短也有300米长的桥梁构成市区连接外界的通道。蜿蜒的定江绕着大半圈的三角洲向南转了个大弯又向东流淌,沧海桑田把三角洲的地势冲积得比定州市区还要高出十多米。
再过两年会有一场大洪水,把整个定州市区变成一片汪洋,但定江镇却毫发无伤。
定州镇和定州市区隔河相望。土地肥沃,森林茂密,古迹众多,但一直受限于交通原因没有得到重视,当地数万百姓只能守着金山银山过苦日子。
多维集团先期拿出一千万元对定江镇进行投资,主推旅游项目开发和商业地产。
作为招商引资的配套条件,定州市政府规划在未来五年内把定州市区和定江镇连接起来。
说简单也简单,再修一座桥就行,说复杂也复杂,因为修这座桥的钱多维集团要赞助三分之一。
在拿下定江镇的开发权之后,多维集团耗资一百多万元收购原国有的定州动力机械厂,五十万元用来收购原来的厂区和老旧的机械设备,五十多万元用于下岗人员安置。
大部分的下岗人员被招进多维集团的物业公司,其余愿意自谋生路的则拿了遣散费各自奔前程。
与此同时,根据最高层指示,定州市政府推进了一个十年计划,由市政府主导,国家投资,多维集团以动力机械厂作为入股要件,成立定州市多维汽车有限责任公司。
短短三个月之内,定州市以令人目不暇接的组合拳向未来打了个招呼:
我们在这里,我们来了。
赵和平一直在不断的学习进步,也一直在不停的布局落子,以确保当那些重要的历史时刻降临的时候,他能出现在他该出现的位置。
这两年他做过的每件事都被人收集整理,每个季度都会送进海棠院里。
就连榕树村的建筑设计图还没开始施工,也被人复印了一份送进海棠院,就更不用说他用老人家给他配的班底,千里迢迢的跑到江南钉下一颗和现在的布局几乎全然无关的钉子。
半个江南都属于浙商的势力范围,而一半的浙商都和陆赵两家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绵延千年而不绝的世家大族,岂是他一个毛头小子随便落子就能破局的。
还是得再等等。
老人家每次听到关于那个孩子的近况汇报,心情都有所不同。
要是放在别的国家,这样近乎于先知的孩子一定会是各种权贵的座上宾,但很明显,老人家对赵和平的期待更高一些。
他想看看他会达到什么样的高度,华夏的未来又会在这代年轻人身上呈现出什么样的发展速度。
“我是等不到那天了,但是华夏民族一定能等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