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中旬的某天,陈一平一大早起来,就发现世界忽然变了。
大洋彼岸,雷曼兄弟的股票在一个交易日之内,暴跌43%。
高盛达到目的收手了,跟在高盛身后对雷曼兄弟痛下杀手的投机者从股票和期货市场上卷走了上千亿美元全身而退。
所有看过早报,注意到国外经济新闻的人都知道,最强的风暴要来了。
最先给出反应的是作为经济风向标的股市。
大盘震荡,摇摇欲坠。
无数心怀侥幸的投资者还期待着政府能像救美棋一样给雷曼兄弟银行兜底。
然而紧接着,伦敦的投资银行宣布退出雷曼兄弟的收购案。
这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巅峰时期市值近万亿美元的雷曼兄弟宣布申请破产保全,披露即将到期的各种债权将近6700亿美元。
资本终于为他们的贪婪付出了代价,拉着全世界和他们一起陷进泥潭。
这一轮,即使赚得盆满钵满的高盛集团也不是胜利者。
他们亲手把十年前在金融危机中做空他们的同行推下悬崖,却不得不面对接踵而至的动荡。
华尔街从来就没有善人。
大批的雷曼员工在媒体的镜头前抱着纸箱沮丧的离开大楼,互相拥抱安慰,有些情绪激动的,对着落井下石的媒体破口大骂:
“这就是你们想看到的!?这就是你们要的答案!”
但最悲惨的不是他们,而是在股票市场上亏得倾家荡产的投资者。
一时间,世界各地但凡开放了国外投资渠道的国家,跳楼的富人如下饺子。
本该损失惨重的亚洲,却因为某人的存在,成了这场经济危机的收割者之一。
特别是港岛的富豪们,见到李诚把集团储备金都交给郭霆去干仗的时候,他们也纷纷跟风效仿。
以至于后来高盛在盘点收获时,发现比预期少了一半。
亚洲分走980亿美元,其中700多亿流入港岛。
而700亿中的450亿被郭霆划走,第二天就转了300亿到亚洲鲲鹏投资的账上,第三天某人就将100亿放进欧洲新开的银行,这笔钱被投入到急需贷款续命的欧联体实体经济中。
被老板赚钱的速度惊呆了的蔡信只能无奈笑笑,他本想按计划再购入200亿的黄金期货,老板却只给了50亿。
陈一平朝令夕改的说,等着黄金升值的速度太慢了。
蔡信更无语了,要是这样说的话,不算叮咚网购,集团的地产、汽车和芯片每年营业额才刚刚破千亿,利润更是只有可怜的“几十亿”。
除了本职工作之外,别忘了蔡信原来是干什么的。
私募基金的经理人。
集团账上但凡有闲钱,就绝对不会在银行存着不动,而是投资进其他的行业。
为了避免某些不确定的风险,这些钱都是从几年前某人就在东瀛买下的银行里变成了外资的天使投资回到了夏国市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