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成国被开除后,也料定清大不会将他暴露出来,才会一直打着清大教授的名义,到处开课,收取门票,招摇撞骗!
现场中。
无数人都兴奋了起来,当然最兴奋的自然是媒体们。
吴庸当场揭露了周成国。
这是不死不休啊。
这次的公开课,必然会精彩万分!!
“我刚才的话大家可能会觉得,我太过于独行武断。也不知道怎么界定什么才叫‘没有讲课的时候’什么叫做‘无辜打断’。”
吴庸看了眼大家,轻笑道:“没有关系,最后的解释权在我手上。不喜欢听的,出门左拐,不送。”
这家伙真嚣张啊。
外界那些来听课,来看热闹的人,瞠目结舌。
最后解释权在你手上?
那还玩个屁啊?
你这叫讲课?直接点说,这个公开课,只允许你的学生提问,不允许其他人提问好了。
“该说的都已经说完。那么现在,公开课正式开始!”
吴庸说:“上次课程我们讲到了关于后四十回不是曹雪芹先生所写的,相信这两天,大家回去查阅后,有不少疑问,在这里,大家都可以提出来。”
来了!
终于来了!
媒体记者,文学界,教育界,无数人霎时间全部打起了精神。
吴庸看了看下边,很多同学举起了手,当然也有各行各业的,吴庸没有理会他们,而是看向了自己学生,“顾同学,你来。”
顾小曼站了起来,打开话筒,一秒都没有犹豫,直接问,“上次我回去翻阅文献和资料后,有个非常重大的疑点。”
吴庸伸出手,掌心向上,“你说。”
顾小曼道:“您上次说过,是高鹗‘续写’‘修补’的后四十回,这事情,没有人知道。”
“您所提出的理论和推断,也不足以盖棺定论,一定就是高鹗续写!”
“并且,根据我的文献了解,高鹗的才华,并不足以达到续写后四十回程度!”
顾小曼沉声道:“而且根据文献记载,高鹗只是管理者。在当时封建文化下,红楼被视为禁书,所看到的版本,都是流传在民间。高鹗作为一名官员文史,私自续写禁书,是大罪,甚至会连累家人!”
“高鹗不可能不知道这个罪名。”
顾小曼缓缓道:“因此我认定当时的高鹗作为管理者,只是将本就完好的红楼,重新整理,而后重新发布,仅此而已?”
不少人点头。
高鹗在历史上并没有什么名气,在文献中的记载,也是只言片语。
吴庸先前说的推断,疑点太多。
有很多理由站不住脚。
最主要的是,顾小曼说的有理有据。
吴庸伸出一根手指,“第一,顾同学你所说的高鹗文化素养不足以续写红楼,这一点,我并不认可。”
舞台上。
有一块大银幕,是用作投影所用。
吴庸将收集到的资料,直接放在了大银幕上。
吴庸说:“高鹗,字兰墅。年少失意,未能考取功名。年过四十,才高中举人,而后进士!”
“在这期间,曾担任过内阁中书,顺天乡试同考官,江南道御史等职位。”
“虽然都是些有职无权的谏官。”
“但在当时的紫禁城内,没有人否认高鹗的才华,以至于给出了一句‘凡在有目,谅皆欣赏’极具赞誉的高评价。”
“年少时,才华横溢,却是落魄不遇,年过半百,才有了施展才华的平台。”
“这也导致了他的前半生,有了类似于曹雪芹先生一般的境遇和人生体验,才能续写出曹雪芹先生后四十回如此佳作。”
“以他的才华,若是写另一本属于自己的书,在今时今日,必然会获得更高的声誉。”
“正因为他是红楼的忠实读者,不忍看红楼后续丢失。这才让这位极具才华的高鹗,冒着极大风险,做出了续写红楼,这种极高挑战,选择了与一位天才并立,接受后人审视和评价!”
“‘困厄失意,才华过人’,这八个字,足以形容高鹗一生。”
吴庸缓缓说:“由此可见,顾同学你刚才所说的第一条,高鹗无才,并不成立。”
前排中。
司徒老点点头,“小吴说的不错,这的确是当时大家对高鹗的评价,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