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说是顺利地渡过泗水,占据住了任城县的一半城区,可许仲、戏志才部毕竟才只有几千人马,“孤军”在此,要说他两人对此一点都不担忧,显然是不可能的。
“刘兖州那边近日可有何举动?”
“鲍济北带了四千兵马,於日前进驻到了亢父,昨天下午,有一个他的使者来了营中,问我部来意。如此之外,刘兖州尚无别的举动。”
“鲍允诚进驻亢父了?他的使者现在何处?”
“被我打发走了。”
戏志才仍是用对付吕虔的那套说辞打发走了鲍信的使者。
亢父县离任城县很近,两地相隔只有三四十里,不过,戏志才、郭嘉都不担心鲍信会突然发起进攻,这乃是因为此两县相距虽近,可中间的道路却不好走,颇多水泽,林木茂盛,后世的南阳湖就在这一片区域。
问过了这几天兖州方面的动态,郭嘉又问道:“主公近日可有信来?”
“今晨刚到了一封军檄,君上现已至合乡。”
郭嘉大喜,说道:“这真是太好了!”笑对戏志才说道,“主公既已至合乡,则校尉余下的那一半担忧似也可以放下了。”
戏志才一笑,旋即收起笑容,说道:“我余下的那一半担忧却非是因为兵事。”
“噢?”
“有李相相助,君上又已到合乡,就算刘兖州、鲍济北现在对我部发起进攻,我亦无忧。我现下所忧者,不在於此。”
郭嘉明白了戏志才的意思。
军政、军政,军与政不可分,军事上不再有担忧,那么戏志才剩下的那一半担忧自然便就是“政”,亦即是外交这一块儿了。
郭嘉说道:“校尉所言甚是,得任城县易,可要想在任城扎下根基、乃至扩充势力却是不易。”问戏志才道,“今晨所到的主公军檄里,主公对此可有何明示?”
“具体的内容君上没有说,只是叫我等先稳住任城县的局面,尽量不要与任城、兖州兵方面发起冲突,简而言之:能不动兵戈就不动兵戈。君上并在军檄中说:他暂时不会来任城县。”
荀贞在此前的军檄中说,他要亲来前线坐镇,现下又改说暂时不会来任城,郭嘉是个聪明人,一听即知其故,没有就此多问,针对“能不动兵戈就不动兵戈”这一条,他说道:“动不动兵戈,怕不仅是我部可以说了算的。”
虽说就目前来看,兖州方面应是不想擅开战端,可这种事情,谁也不能打包票,万一在外交交涉无果之后,刘岱不想再忍耐,因之发兵来攻的话,许仲、戏志才再不想动手,也得应战。
242取兖谋划次第举
合乡位处东海郡与鲁国的接壤处,是徐州境内距离任城县最近的县,由合乡向西北而行,虽然中间需要先后经过鲁国、山阳,然后才能到达任城县,但合计路程,却只有百里出头。
此前荀贞调兵入鲁时,这里是粮秣军械等后勤补给的转运集中地。
此县的驻军主将是安民校尉陈容,属下共有三曲千余兵马,属赵云统辖。
许仲等入鲁后,合乡界内初时尚好,后来许仲、臧霸等与鲁国黄巾在驺县战罢,虽然大部分的鲁国黄巾都被他们驱赶向西,可还是有一些“漏网之鱼”慌不择路、向南奔逃,窜入到了合乡境内,陈容着实打了好几场仗,直到前两天,才算把流窜到合乡的黄巾溃卒悉数消灭。
荀贞这次离郯,原本就是两手打算,如兖州方面反应激烈,那么他就亲自入兖,若兖州方面的反应不是那么激烈,那么他就暂不入兖。目下看来,刘岱虽然遣了州兵北上,可鲍信止步於亢父县,似乎并无要与许仲、戏志才部大打出手的意思,那么,荀贞就没有入兖的必要了。
毕竟他是一州之主,在兖州似乎无意开启战端的情况下,他若是仍然入兖,那么就会非但无助於事情的解决,反而会激化目前与兖州的矛盾。
荀贞带的兵马不多,只一千五百步骑,荀攸、荀彧两人被他留在了郯县,袁绥等幕府、州府的重臣他大多也没有带,从军跟他来到合乡的两府文臣、谋士只有寥寥数人,其中分别以州府的治中从事张昭和幕府的从事中郎徐卓两人为首。
便在郭嘉回到任城县后的第二天上午,经过一夜半日的加急送递,有关李瓒同意相助徐州的消息呈到了荀贞的案前。
荀贞看罢,吩咐人唤李宣过来。
因了李瓒的缘故,这次荀贞把李宣带在了军中。
李宣很快来到,荀贞叫他坐下,然后笑问他道:“卿与卿父,怕是有许久未见了吧?”
李宣答道:“是。”
“是我考虑不周。卿到郯县之初,我便应叫卿先去东平,拜见一下汝父。”荀贞顿了下,接着说道,“合乡距东平国不远,由此至无盐不过二百里,卿如思见卿父,我可遣兵即送卿去。”
李宣说道:“宣来徐州前,与家君有书信,家君在信中令宣:当尽心公事。宣虽思念家君,然家训在耳,不敢擅离职守。”
荀贞笑道:“你跟着我从军来了合乡,便已是擅离职守了!”
李宣现为州府典学从事,掌一州之文教,前些时,他上书荀贞,请求仿太学之例,在州中设州学,荀贞允之,在被荀贞召来从军之前,他正忙於建设州学、聘请师资等事,正如荀贞所说,他现在既然已经在了军中,确是已经“擅离职守”了。
李宣答道:“主上有命,宣岂敢不从?”
荀贞哈哈一笑,说道:“既不敢不从,你就去一趟东平罢!”说着,展纸提笔,稍作沉吟,写了一封给李瓒的回信,封好印泥,使左右将信拿给李宣,说道,“顺带把我此信给卿父送去。”
李宣收好信,应道:“诺。”
“济北黄巾势众,随时可能南下,卿见到卿父后,代我问一下:东平国内的兵力、军资可足?如有不足,我可援之。”
李宣起身道谢。
荀贞笑道:“卿父为我郡中大贤,我作为后生晚辈,自是应当倾力相助,卿何谢之有?”
如果说荀贞欲染指兖州的图谋,在此之前没有多少人知道的话,随着许仲、戏志才横渡泗水、西入任城这件事情的发生,整个徐州上下,无论是荀贞告诉过或是没有告诉过的,所有的明眼人而今是都已然知道了荀贞的心思。
李宣也不例外。
他很清楚,荀贞叫他去东平,名义上是叫他去看望他的父亲李瓒,实际上,荀贞的真实意图必是他最后说的那句话:“如有不足,我可援之”。
对荀贞觊觎兖州这事儿,李宣不反对,他现下已投在了荀贞的帐下,当然是希望荀贞的势力越大越好。因而,他心中想道:“按理说来,吾父应不会反对主上遣兵入驻,倘使真的反对了,我此回到了东平,定要尽全力说服吾父,以使主上的心意达成。”
说过了正事,荀贞和李宣定下明日李宣便动身前往东平,之后,两人闲聊了几句,李宣即告辞而去,回到住处,收拾行装。荀贞写下军令,吩咐堂外,叫人拿去营中,命调三百兵士,负责保卫李宣,明日与他一起出发。
待传令的人离去,荀贞又吩咐外边,说道:“请治中来。把徐卓也找来。”
不多时,张昭和徐卓来到。
荀贞请他两人落座。
张昭说道:“我适才来时,路过李典学的住舍,见他在收拾行李,问了一句,他说是奉主上知令,明天要去东平。……敢问主上,可是东平有回信了?”
这次跟着荀贞来到合乡的文武诸臣,武臣住军营,文臣受到优待,都被安排住进了合乡县寺的吏舍,张昭、李宣、徐卓等人的住处都挨得很近,所以张昭在来的时候会路过李宣的住舍。
起初之时,为了保密,不使风声泄漏,以免兖州有了警备,张昭等人皆不知荀贞谋取任城的计划,后来随着计划的展开,进而得以实施,首先没了保密的必要,其次,张昭等作为州府的重臣,荀贞也不能一直瞒着他们,因而便於离郯之前,荀贞把此事告诉了张昭、张纮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