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惜的是,虽然逮住了不少东掳人,但是其主力还是顺利撤出了辽东范围,跨过了辽东长城回到了北方的深山老林里。
这势必会让大楚帝国在后续的征战里遭到一些麻烦。
但是东掳人已经是秋后的蚂蚱,蹦跶不了多久了。
相对于关心逃入深山老林里的东掳人,大楚帝国高层更关心在辽东的税收工作!
大楚帝国目前所控制的辽东地区,范围西至山海关,东至鸭绿江,南至渤海/黄海。
而北边的话,东部区域以辽东长城为界,而西部以及中部区域相对于明王朝时期加入了部分辽西走廊以北的部分区域、辽河套南部区域。
加入部分漠南蒙古东部地区,主要是为了加强对漠南蒙古东部区域,尤其是辽河套地区的管理以及控制。
大楚帝国是准备在上述区域进行移民屯垦,把这些地方从游牧地区变成农耕-游牧相结合的地区。
大楚帝国的辽东省,相对于明王朝时期的辽东而言,实际面积要大了不小,但是人口却不多。
主要是辽东地区持续多年的战争,包括明王朝时期和东掳的战争,再加上楚王朝和东掳的战争,导致了当地大量人口流失。
尽管还没有详细统计,但是当地留存的汉民已经不足五十万人。
东掳击败明王朝初步控制辽东东部区域的时候,接受了大约两百多万的汉民,但是这一部分汉民逃亡的逃亡,被东掳人迫害致死的死,还因为东掳初期的残酷政策导致的大规模饥荒,当地汉民数量急剧下降,留存的汉民绝大部分也是成为了东路人的奴隶。
等到皇太极上台后,东掳人改变了政策,后来又好几次入关劫掠汉民获得了大几十万人口,后续又在接受辽西走廊区域又结束了数十万人口。
楚王朝和东掳人开战的时候,东掳人在辽东区域直接控制的人口,大约是本族人几十万(包括大量他们通过征战收复劫掠的所谓生女真),汉民大约两百万左右。
后续战争中死伤至少数十万,剩下的相当多人口,尤其是辽东东部区域的人口则是在过去几个月里的东掳大规模撤退行动里,相当多被强行北迁。
等到楚军拿下整个辽东地区,把战线推进到辽东长城的时候,发现当地人口已经剩下不到百万了。
西起山海关,东到鸭绿江,北到辽海,南到旅顺的庞大区域里,只剩下区区百万不到的人口,而且这些人口,基本都是东掳人撤退的时候还没得及强行撤走的汉民。
作为对比,楚军在辽东地区陆续投入的兵力都已经接近二十万了。
因为人口贵乏,同时农业生产以及手工业等都是受到了严重的战争破坏,因此想要当地恢复正常生产难度不小。
至于收税,只能说聊胜于无。
不过即便如此,大楚帝国官方依旧非常重视税收工作,辽东省各地的官府衙门陆续设立的时候,当地的税务局永远都是最先成立的。
能收上来几个钱先不去说,但是税务的根基一定要打牢!
毕竟如果一开始就没有把大楚帝国的各种税务政策贯彻下去,那么后续就会造成很多的麻烦。
类似的事情大楚帝国经历过不少次,很多地方发生武装抗税,地主豪强叛乱等情况,大部分都是因为一开始没有全面而彻底的贯彻税务以及农业政策,部分新占领区的地方官员,有些人的思维还停留在明王朝时期,总觉得士绅是地方稳定的根基,害怕豪强搞出什么事来,所以为了稳定,为了拉拢人心之类的,会在政策实行的时候有所保留。
而等到后续想要加强政策的时候,往往已经过了最初的占领时期,军方的主力已经陆续撤走,如此地方豪强们就会更有胆量进行各种抵抗,而地方官员这个时候就会陷入左右为难的情况,如果继续恶化,那么就会出现各种叛乱了。
对于这些情况,大楚帝国方面最近几年经历了不少,所以在最新的占领区辽东省上,就绝对不允许犯下同样的错误。
调派过去的地方官员,清一色都是态度强硬的官员,性格软弱的官员一个都没有,其中相当多一部分还是军官退役转业来的地方官员。
为的就是一开始就把所有政策,尤其是最为重要的税务政策和农业政策全面推行下去,并趁着大批军方主力还在的时候把所有敢于反抗的地主豪强什么全干掉……
虽然这个时候的辽东也没啥地主豪强了……
东掳人统治时期,人家才是最大的地主,汉民基本都沦为了奴隶。
辽西走廊地区倒是有不少的地主豪强。而这些地主豪强往往也是辽西军里将领!
但是东掳人接受辽西期间,为了掌控辽西地区,也对祖大寿、吴三桂为首的辽西藩镇,也就是那些辽西军将领们进行了大规模的清洗。
如此一来,大楚帝国占据辽东后,这地方里也没剩下几个地主豪强了。
堪称是大楚帝国所有省份了最白的一个省份。
而在这种白纸上作画,对于辽东巡抚季德华而言压力就要小得多了。
各种政策推行的及其顺利,根本就没有什么地主豪强进行抵抗……甚至绝大部分民众还对大楚帝国感恩戴德,因为楚军赶跑了东掳人,把大量东掳人侵占的土地都还给了汉民……
前文说过,辽东汉民在东掳统治期间,基本都沦为了奴隶,他们的土地基本也被东掳人给剥夺了。
楚人来到辽东后,只要你能够拿出真凭实据,主要是明王朝时期颁发的地契文书,那么基本都会归还。
没有也不打紧,现在辽东是典型的人少地多,大半土地等着人开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