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德一时没反应过来。
范进能教他悟什么道?帝王之道吗?
胡甜从厨房走出来,大声招呼范小贤:“跟娘出去买些菜、回来招呼客人。”
“不必。”正德下意识地说。
他怎么会在臣子家中吃饭呢?
或者说,至少也得是内阁的阁老们,才有留皇帝吃饭的荣幸。
胡甜在市井长大,从小帮着家里杀猪卖肉,很有眼力劲。
她虽然不知道这个年轻“东家”的身份,也知道自己在这里旁听不合适。
她笑盈盈地说:“你们坐一会儿,我带孩子出出走走。”
说着,就拉着满脸好奇的范小贤出门,手臂上还挎着一个菜篮子。
正德不禁羡慕:“你跟家里人的关系真好。朕的父皇在的时候,朕也有一个很好的家。”
他的父皇弘治皇帝是历史难得的情种,后宫只有张皇后一人。
正德皇帝从小就是太子,没机会体验宫斗。
他们一家的相处,和寻常人家的夫妻父子没有太大区别。可是弘治皇帝去世,一切都不一样了。
正德登基的时候只有十五岁,就要肩负起家国天下的重任。
范进说:“陛下是全天下的大当家,所有人都是你的家人。您方才说,您重用的人,会不会是下一个刘瑾,我的答案是……不会。”
正德打起精神,问:“何以见得?”
“陛下亲贤臣远小人,刘瑾是小人,罪有应得。陛下若任用贤臣,又怎么会沦落到凌迟的下场?”范进笑眯眯地说。
正德神色失望:“老生常谈。”
那些大臣们天天叨叨的,不就是“亲贤臣,远小人”,可贤臣和小人在脸上刻字了吗?
人人都说自己是贤臣,有朝一日却又变成小人。
范进说:“刘瑾是太监,所以他是小人。进士出身的大人们饱读圣贤书,所以他们是贤臣。”
皇帝简直想拂袖而去。
这个范进的脑子一定进水了。
范进紧接着说:“陛下重用大监,朝野上下都不服气,他们就会说你任用小人。汉唐末年,都有宦官专权,所以文武百官一定是铲除小人。太监名不正则言不顺,想要掌权就必须排除异己,最终很难有好下场。”
“用文臣就不一样吗?”皇帝反问,“熟读圣贤书的就是圣贤吗?不见得吧!朝廷上下,贪污受贿的不知多少。”
“是这样的。”范进承认,“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读书不为了钱财和女色,难道人人都追求天理吗?”
他笑了笑,话锋一转:“但陛下可以这样……您选择几个相互不对付的大臣到内阁,让他们掌管国事,自己垂拱而治。
他们都想得到您的支持,就必须不遗余力的讨好您。届时不论您是爱修仙还是爱女色,他们都得奉承,何况您只是爱养珍禽猛兽。
把权力教给首辅,需要敛财、需要做什么,都交给首辅。天下人要骂,也是骂首辅。但首辅是文人,他一定有办法结党、保持自己的权力。”
皇帝若有所思,同样是找一把刀子,让太监做刀,人人都骂他是昏君。让文臣做刀,就不会被骂?
“那如果权臣不受控制,架空皇权呢?”皇帝问。
他重用太监,不就是要突破文臣的封锁吗?
“首先,内阁里不能只有一党。次辅必须是跟首辅面和心不和,时刻想取而代之。如果首辅不受控制,您就可以把一切罪名加到他头上,换一个人。”
范进的笑容带着一丝蛊惑:“您垂拱而治,有错一定是奸臣的错,您有什么错呢?”
范进真的是有毒。
他给刘瑾出了一个堂堂正正的计谋,告诉刘瑾卫所军屯糜烂,谁能整顿卫所,就是大明的功臣。
这本来没有错,刘瑾也心动了。
错的是刘瑾没有这个威望和资格。
一动军队、天下大乱,刘瑾非死不可。
现在,他又给正德皇帝出了一个堂堂正正的主意,让皇帝亲贤臣远小人。重用文臣、不重用太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