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好说,在咱们渭水,冬天都不打渔的,天一冷,鱼都躲着不出来。mwannengwu”
“没错,我伯父就是渔民,到了冬天,他家可穷了,还来我们家借粮食呢。”
“惨了!那这些天麻绳不是白搓了,你看,我手都破皮了。”
“闭嘴!”扎着马尾,带有两个小酒窝的呼延凝心皱眉呵斥道:
“兄长岂是普通人可比!他说能,那就一定能。”
几个胆小的孩子缩了缩脖子,不再说话。
孩子们关心的话题,徐渭几人同样关心,说实在的,别说是一网捞万斤鱼,就是一网捞上百斤鱼也是极其罕见的。
徐渭看向俞大猷,笑着问道:
“志辅出身泉州府,对海上之事颇为熟悉,你可曾见过此种捕捞方式?”
俞大猷回忆良久,摇了摇头:
“不曾,俞某记事开始,就已经禁海了,虽有零星渔民偷着捕捞,但也都是浅海撒网,每次有个十几斤鱼就是大丰收了,这种近百米的巨网,听都没听说过。”
身材高大的戚继光,目光灼灼,眼睛盯着远方的捕鱼船只,久久不语。
“元敬,你怎么看?”戚继光虽然是晚辈,但俞大猷对他的能力还是非常佩服的。
戚继光沉吟片刻,语气里带着坚定:
“戚某以为,汪公子必能成功。”
“为何?”徐渭和俞大猷不约而同地问道。
“一个上知五千年,下知五百年的人,做出什么都不奇怪。
汪公子不是信口开河之人,他确定的事情,肯定有几分把握。
另外,戚某也很希望他能做到。你们也知道,海有多大,如果这种捕捞方式能够成功,那可以救活多少在生死边缘的饥民啊。”
言语之中,饱含着对汪修齐的期待和对百姓的深情。
“哎!”俞大猷心中滋味复杂,他叹了口气:
“且看看吧,如果真得可以获得大量粮食,无论如何,也要想办法向朝廷谏言,尽快解除禁海令。”
听到这话,徐渭有些不开心,但是戚、俞二人的心情他可以理解,也就闭嘴不再言语。
汪修齐将五艘捕捞船命名为丰收一号到五号。
此时,他身披金甲,头戴紫金盔,站在丰收一号的船头看着猎猎作响的旗帜。
在他下方的,是两百个身强体壮的护卫营士兵,他们脱去了铠甲,只穿着贴身的劲装。
士兵分为两列,每列的士兵手里都握着根有婴儿臂粗的缆绳。
绳子的一头捆在巨大的绞索滚轮上,经过多组滑轮,连着船尾八十米长的巨大渔网。
绞索轮上有把手,通过六个壮汉摇动把手,可以收放缆绳。
此时,汪修齐拔出战刀,大声喊道:
“擂鼓,放网!”
“擂鼓,放网!”随着几个传令兵的喊声响起,光着膀子的许宏,在船头擂起了战鼓。
滚轮缓缓滚动,一点点的放出缆绳,两百个壮汉手掌松弛,让绳子在掌心滑动。
船尾的几个士兵,有条不紊的一点点拖拽着渔网,往海里放。
当近百米的渔网在风中飘荡,犹如一条海上飘舞的长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