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明老道长指着靠门的一个书架说道:“这个书架里的书是我们上清宫,包括我们崛山历代方丈的修道感悟,将来我也会把我自己的修道感悟写成册放在这里。mbaiwenzai”
随后又指着另一个书架说道:“这里保存的是国内有名的道家典籍孤本,是由我们历代方丈从国内收集到的,可以说费了很大的心思。”
说完又指着最后一个书架说:“这里头保存的书最少,最珍贵的一本是张天师亲自撰写的道经,据说传到今天有一千八九百年了,这个具体真与假老道不好说……。”
一千八九百年前属于东汉时代,那时候还没有纸张,一些典籍是如何保存到现在的,所以很多人持怀疑态度,透过玻璃柜门可以看到里边有一本颜色几乎泛黑的古朴书籍,被放在一个透明的盒子里。
道明老道长从小桌底下拿出两双棉质手套,递给严文斌一双,有些书籍腐化的太严重了,人的双手会出汗,会让这些古籍发生霉变,所以必须戴棉质手套翻看。
除了棉质手套之外,还从桌子底下拿出一个竹制的签子,用这个竹签来翻动书页。
道明老道长从第二个书架里拿出一本看不出年代的古籍,封皮的字都剥落了很多,但隐隐的能看到三个大字道德经。
“这是老道我最喜欢的老子的道德经,据说是明末的翻印本,现在国内应该不会超过两本的存世,道友不妨先看看。”
严文斌小心的双手接过这本满是历史的道德经,然后盘坐在小桌前,用竹签小心的翻起来第一页。
这道德经还是严文斌第一次看,且还是流传了几百年的孤本,由于年代久远,很多墨迹都掉色了,也有些书页出现了破损,每翻一页都是小心翼翼,生怕对它造成二次的损伤。
严文斌整整一上午时间都在研读这本道德经,不愧是传说中的人物留下来的巨作,读一遍是一遍的感觉,再读一遍又是另一种发现,纵然是他自己修了仙,对大道有一点点的感悟,但仍然从道德经中有了新的认知。
严文斌现在的记忆力是非常好的,几乎能做到过目不忘,修仙不仅是对自己机体的一种提升,也是对自己大脑的一种开发,过目不忘只是修仙之人很正常的一个能力。
接下来的两天时间,严文斌基本上都是在藏经阁度过的,他这也是有选择性的来看,只选自己感兴趣的,当然最关键的张天师的那本道经要放在最后来看。
这两天道明老道长几乎是与他全程陪同,第一呢可能也是不放心独自留下严文斌看这些珍藏的典籍,第二也是可以与严文斌在看典籍的过程当中探讨一些问题,这对他收获颇多。
毕竟严文斌不是普通人,对普通人看来虚无缥缈的东西,他却有实实在在的认知。
最后一天的下午,道明老道长特别慎重的把最后一个书架打开,把那一个透明的书盒子小心翼翼的捧了出来。
在里面装的就是据传是张天师亲笔留下的道经,看书的外表确实是非常古朴,总共可能就是二十几页厚。
封皮上字迹已模糊不可见,隐隐约约能看到张道陵三个字,严文斌虽然还没上手去摸,但是通过观察就知道这不是普通纸张制作的书籍,好像是用一种皮做的,不知道是哪一种动物的皮,把它撑到极为薄的程度,然后裁剪装订成书籍的,怪不得可以保留上千年而不腐。
对于这本重中之重的书籍,严文斌就没有亲自上手去翻,而是由道明老道长亲自一页一页的去翻给他看。
整体看下来说是道经,倒不如说是张天师的一本自传,整体文字还是繁体字为主,而且也不是现代的白话版,往往一句话代表的几个意思,所以严文斌看起来就非常的困难。
不过他还是从字里行间知道了一些他所不知道的秘密,比如说其中有一段话记载的“破虚至昆仑域,见扶桑,登升仙台而至三十三天”等文字。
三十三天他知道,这是对所有仙界的一种统称,只有修炼成仙的,哪怕是成就地仙以上的也能去往,那扶桑应该是传说中的扶桑古树了,至于昆仑域山海经中早有记载,此昆仑非彼昆仑,真正的昆仑在哪里,现代人不得而知。
从这些文字当中也可以佐证出张天师确实功德圆满,去往了仙界位列仙班,俗称的白日飞升了,当然去往了仙界不代表不能回来,也是可以下界的。
道明老道长翻的很慢,严文斌看得也很仔细,当翻到最后一页只剩尾端封皮的时候他基本上把所记载的内容都记了下来。
当然严文斌对制作成典籍的这种材质也比较感兴趣,想用神识感应一下,是否也是一种妖类的皮呢?
神识轻轻扫视了一下,没有感应到任何灵气,说明这不是妖类的皮,但也绝对不是普通动物的皮子,不过这一下又有了新的发现。
最后一页也就是封皮页居然还是夹层的,中间夹的一张更为轻薄的类似丝织物的东西,上边记载了短短十几行字,大约有七八十字的样子。
严文斌心下虽有些惊讶,却依然面不改色,只是抓紧把这隐藏的一页文字匆匆的背了下来。
由于很多是繁体字,之前正文记载的很多繁体字还可以问一下道明老道长,他能给解说一下,在夹层中的这一页就只能自己回去慢慢研究了。
看完这本张天师的手着,也就算严文斌此次的任务完成了,不过这也是又到了天色已晚的时候了,在道明老道长再三挽留之下,所以决定明日再启程。
吃过下午斋饭之后,严文斌回到自己的客房,迫不及待的拿出手机来查找一些他不认识的繁体文,经过逐字逐句的对比之后,他发现那夹层中的一段文字记载的竟然是一段修仙者的功法,名字叫“炼神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