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五棵?”
“冯程之前不是说活着的有四十八棵嘛?”
隋志超也是有些不解,问道。
“对啊,这咋还多了这么多?”
覃雪梅对冯程严谨的态度很有好感,帮他解释道。
“冯程说的是最少,最少活了四十八棵,我想他是稍有怀疑的都没算!”
覃雪梅睿智的看向冯程。
“我说的不错吧,冯程?”
冯程笑着点点头说道。
“不错!”
可随之覃雪梅提出了一个疑问。
“可为什么其他地方种的树苗成活率这么低,只有百分之二,而这里的树苗长得却这么好,成活率居然高达百分之五十多,这之间的差距也太大了吧?”
“这……”
冯程对覃雪梅的困惑也同样不解,他这几年来,种过的地方多了去了,这算是他种的成活率最高的一次了。
冯程实在的摇头。
“我也不知道!”
“我在坝上种树,老树坑种过,沟子旁也种过,书中写的适宜种树的地方我也几乎都尝试过了,但这次是我上坝以来,成活率最高的一次!”
“这就奇了怪了!”
“难道真如邱晟说的那样,这树还带集群的!”
昨天邱晟跟她提了这个课题,她心里很赞同。
但这都是俗语,没有科学依据,科学要的是严谨,要的是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邱晟说了什么?”
“什么集群?”
听到覃雪梅的话,众人不解的问道。
“哦,昨天邱晟跟我说了一句俗语,说一木不成林,万花才是春!”
“这其中可能有一个规律,树木可能是有集群效应的!”
“简单来说,就是你在一片自然条件相同的地方,如果某个地方有存活的树,你在这个树旁边种,成活的可能性会更大,而在其他地方种,存活的几率就小!”
“这听起来是那么回事儿啊!”
隋志超附和道。
“你看这塞罕坝的自然条件都是一样的吧,这土壤和水分也都一样吧!”
“这冯程种的成活率和我们在其他地方种的成活率,中间差的几乎一个天一个地!”
“这没道理啊!”
“唯一可能有差别的,就是这旁边多了这么一棵树!”
“哎,你们说,咱们明年春季造林的时候要不要围着这棵树种,到时候再看看成活率怎么样?”
“如果成活率提高了,那就说明邱晟说的有道理,这中间可能真有那么一个规律!”
“反之就是我们想多了!”
覃雪梅点头赞同道。
“隋志超说的有道理,不管真的假的,我们尝试一下就知道了!”
“如果真成功了,我们后续的造林就从这里开始,然后发展到其他地方!”
赵天山赞同道。
“这个我同意!”
孟月提出了问题,道。
“只是我们营地距离这个地方这么远,这造林的话,可能不那么方便!”
“还有树苗的运输可能都是一个问题!”
邱晟说道。
“车到山前必有路,有了目标才好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