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叙述: 即关于叙事的叙述,侧重动作;亦即真……的作者主动在其写作过程中,暴露其创作是虚构的叙事手法
元叙事: 即元叙述中的叙事,外层叙事下的内层叙事
元虚构: 与元叙事意思相近,但在本文中,多是强调叙事框架的虚构属性,也特指:“(用)元叙事的手法(表现)”
元意识: 即人性主体处于某种层次控制之中的意识,有犯框的元素,多在后现代思想中出现
本文所说的的元虚构意识,即:对世界具有分层认知,以及对自身具有处于某种虚构的框架控制之内的不真实感受
元虚构角色: 本文特指具有元虚构意识并 认知 到自身处于“叙事世界”的角色。
犯框 / 打破框架:即逗弄常规框架、限制规则等等认知结构边界,或者突破了原本概念的场域,等等
第四面墙:区隔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的边框。打破第四面墙,即是“现实”层面的犯框,基金会里多表现为跨叙事层
————
【超形上学】
基金会里的超形上学,大体是基于 叙述学 的虚构形而上学,是将叙事要素加以超自然化、实在化后形成的虚构理论
多数文里通常用超喻、跨层、控诉,来表现这一概念
超喻
超喻是隐喻的隐喻,基于虚构的虚构、隐喻二度延伸的转喻的完形扩展。其在隐喻中进一步扩展,在扩展中形成新的情节
————
【叙事】
定义
有意义的故事
元虚构角色的此在之境,相当于其自身所处的存续的 叙事世界
特性:
语言是叙事的根基
存续于意义运动之中
叙事世界凸现层次控制和对立(作者与元虚构角色的对立)
一个叙事相当于一套宇宙观和设定集,叙事包含其中的一切
符号是本体,世界是现象
————
【叙述因】
叙述因,即叙事的基本单位,代表一个事物的小信息段,类似模因表示文化的基本信息单位
其接近 符号学 里面的“符号”这一概念
符号,即携带意义的感知,符号上所承载的语义素 ,在符号转换为另一个符号的过程中发生延异,造成同一叙事的认知分歧与后续演绎的差异
没有不携带意义的符号,符号一般在语境下才会延续实际的原意
——
【叙事层】
叙事层,即“故事中的故事”的分层,可无限细分与嵌套,形成层叠结构或者树形的叙事迭代结构,每一层叙事都是下一层叙事产生的前提,以及一个叙事层内可平行或者向下包含复数个叙事
叙事梯阵:将横向与纵向迭进的各个从属叙事排成梯阵,用以描述整体叙事的结构,一个幻泡就包含一个叙事梯阵
叙事域:叙事层中所包含的某个叙事的囊括范围,或说是一个叙事与别的叙事的交集。这些叙事可能处在同一个世界观下也可能只是提及
——
【跨层】
跨层,即从元虚构角色角度来看,存在有所谓的“超形上学实体”,能跨越叙事级次的束缚,进入本级叙事的上一级或下一级叙事之中;同时也许还会有摧毁叙事的能力
外层叙事:叙述行为发生之处,“作者”所处层次
主层叙事:内层叙事和元叙事的统称,其中内层叙事是:叙述的叙事,角色所处层次,故事主要发生之处
亚叙事层:其概念与主层叙事相近,但有此衍生:主层叙事d可以无限再细分为“外层叙事-主层叙事”结构,这些细分的叙事层都是d的下延,d及其下延皆在同一个叙事层即亚叙事层
相对的说,d的下级叙事与下级叙事的下级叙事,都可以视为同处于d的下层叙事之中,这也是亚叙事层下的亚叙事层,元叙事的元叙事,以此类推
回旋跨层: 某个大叙事内,其内诸多小叙事的叙事层次间是相对的、互相领属的。例如a叙事层创造b叙事层,b叙事层创造c叙事层,c叙事层创造a叙事层,如此形成闭环
——
后面关于叙事者的讲解就不搬来了,暂时就搬这么多吧
不知不觉已经2500多字了,需要解释的地方太多太多,而且还有一大堆登场的人物没有讲,我也不想再搬了
所以就解释这么多吧,人物解释我就不用搬来了
万劫历数里面登场的女娲和伏羲就是亚大伯斯和破碎之神
——
【搬来这么一大堆讲解,这也勉强算是更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