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渐凉,呼啸的大风把树上的叶子都吹黄了。
舅舅一家也谈好了吉日,中秋节,迎新舅妈过门。
农村的婚礼,办得都很简陋,唐母一天天兴冲冲地,跟着婚礼忙前忙后。
其实也就摆上几桌酒,叫上相熟的亲朋好友,敲锣打鼓,一路敲敲打打,就这么过来了。
唐悦也是第一次见到了这个时代的婚礼,确实比较艰苦朴素。
家里窗子上,都贴上了喜字,院子里的大桌上,也不再是空荡荡的,而是放了几盆红枣花生。
舅舅的婚姻,也算是坎坷,就彩礼,也是给了不少,当然,唐母也凑了点。
张大兰知道舅舅同意娶张芳芳的时候,还挺高兴,终于要送走了一个吃白饭的,结果没两天,又反水,必须要彩礼。
这个时代嫁娶给女方彩礼,才能体现出你对女方的看重,一般情况下,这些彩礼,都会给女方当嫁妆,但是张家,想想也知道,这是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
商谈彩礼的时候,硬是谈不拢,要不是以后成了亲家,面子上不好看,唐母都要开始跟他们家撕逼了,没见过这么贪得无厌的。
一开口,就要100块钱彩礼,这就是新妇,也没人敢提这么多,这一个二婚的,倒是敢狮子大开口。
唐母也知道,张芳芳,在张家的日子不好过,但她要是这么一直唯唯诺诺下去,就算嫁到了刘家,又有什么用呢?
彩礼谈不拢,婚事一拖再拖,硬是从八月拖到了九月,眼看着要往十月份,张家也坐不住了,到底是同意了,给两张工业券外加三十块钱。
张芳芳过来的时候,还是一身旧衣,过门的前一天,都在给张家烧火做饭。
唐悦见到这个新舅妈的第一眼,就觉得似曾相识,这和那群被拐卖的人有什么区别?同样的瘦弱,同样的眼里无光,同样的唯唯诺诺。
张家有三个儿子,大儿子倒是还有点礼貌,剩下两个,简直就是常说的赖子,到现在还没有娶妻,一上桌,恨不得把肉菜都搂到自己碗里。
唐悦看到这家大儿子,偷偷塞了十块钱给张芳芳,原来歹竹也能出一两根好笋。
新舅妈也感动的泪流满面。
婚礼的时候,请了村长来当见证人,气氛一片欢乐,婚礼算不上什么大办,但也宾主尽欢。
唐悦最瞧不上的,就是张大兰,自己是个女的,还看不起女的,简直要把自家女儿,贬低到了尘埃里。
“我这女儿啊,家务活样样会做,是个勤快人,这一方面都是我教得好,就是人比较小家子气,一天到晚低着头,也不会打扮。”那个嫌弃的态度,明晃晃的。
唐母朝着她翻了个白眼。舅舅看着,倒是想说什么,到底是被姥姥拉住了!
婚礼开始,唐悦还偷偷给舅舅舅妈照了一张,准备打印出来,也是一个纪念。
张大兰真的是不会看眼色,舅妈才过来敬酒,就拖着不给走,说自己辛辛苦苦养育了她,可得记得娘家。最过分的是,她还想指挥着新娘子干这干那,一点逼数都没有!
唐悦:“有的人啊,不做人,养孩子养孩子,哪是给一口吃的就是养?孩子托生在某些家里,可真是祖宗八辈儿都倒了霉!”
唐悦反正是听不下去,有的人,给三分颜色就能开染坊。
“养孩子啊,到底是要像我妈学习,你看,男的女的都一样,可不会厚此薄彼
舅妈,以后你生了孩子,不管男女,舅舅肯定一视同仁。
肯定不会像有的人,自己是个女人,还瞧不起女人,自己淋过雨,恨不得把别人的伞也给掀了。”唐悦过过嘴瘾。
这一桌子,都看着张大兰耍花枪,谁不知道谁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