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不符合现在的人阅读习惯,就在字下面都划了一条线,把每行都区分开。
另一个本子是空白的,都打好洞眼,用丝线穿好了。
“好,妙极!此物一出,天下读书人有福了!”
蒯通抚掌笑道,他仿佛看到了一个排满了书本的柜子。
“楚王想要什么?”韩信也是一阵心热,可他没忘记问这事。
“我家大王想用此物换战马,等价交换,按重量算,一石换一石。”
“战马不可能,”韩信收起那个空白本子,“一年最多给你们十匹。”
“纸张这么装订,可以把每天想的事记录在里面,想起来就翻翻,每日一记,是为日记。”
齐王心道。
“那粮食也行,不过一石纸必须换100石粮。”
“一百石,你怎么不去抢啊!”
当然韩信没这么说,太跌份,而是看着宰相。
“纸虽好,可竹简勉强也能书写,如果是小刀刻画的话,比这种脆弱之物要强很多。”
蒯彻装作不屑的把《论语》随手一扔,完了还偷偷瞄了一眼。
“别是弄坏了吧?”
“举楚国之力,每年也只能找出来几千斤纸,其中,最多供给大齐一千。”
这说法是项声教的,而项声从向宇那一字一句听来的。
“那九十斤行不?不能再多了!”蒯彻马上跪了。
最后订到了九十五斤,其中有二十五斤是石俊华的,剩下的要给大楚。
竹子长起来可比水稻快多了,而且此时的秣陵,附近几十座山的竹海,隔一棵砍一棵,这辈子都用不完。
毕竟此刻读书人还太少,属于富人专属,而且向宇没打算一开始就把纸做成太廉价的东西。
全天下推广开来?
那得是入主中原之后的事,现在就应该做成收割别国的镰刀。
“项王托我带句话,制作纸张的工匠全在严加看管之下,如事不谐,大楚将悉数杀之。”石俊华很小心地说道。
“知道了,里可转告项羽,两年内,齐军不会大举南下。”
蒯通和韩信相视一笑,这也太小气了,这种事还用说么?
这倒是误会向宇了,这是盐虎自己的主张,以他的想法,纸这种暴利的东西,齐王搞不好会动心。
所以自己加了一句。
其实这种话,那种级别的人,说出来就是多余。
根本提都不用提,用脚指头都能想到的事。
嗯,向宇也确实有这样的安排,他从各种皇陵埋工匠的传说里想到的。
制作竹子的都是俘虏,每道工序固定人制作,每人都配带特殊的胸牌用以识别,不同区域的人不得相互交流。
他们跟守军也不能说话,要什么都通过固定的人传达,他们和看守的人之间,不得谈论任何与工作无关的事,包括自己的姓名。
如果有人生病,就说xx区4587号病了,要找医生,不说名字。
这就是为了有什么事,要处理之时,守军不会跟他们谈感情。
有名字不就养熟了么?没有名字,他们就永远是那帮人,要下手的时候守卫军就不会有有顾虑。
当然,平时的伙食向宇没有亏待他们,每十天还有一天轮休,有活动区域可以进行蹴鞠等运动。
都是华夏子民,内部矛盾,没必要搞成生死大仇。
这些措施必须得有,做出一种姿态,才能让人不会轻举妄动。
事实上,他也知道,刘邦真要动手的时候,才不会管那么多。
可为了自己的小命,多做一点是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