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你再看山上的那棵树。”
说完掩体后,潘班长又指了指一百多米外了一棵树。
“有人。”
顺着潘班长说的方向看去,杨威看到了一个战士正在那棵树的下方盯着他们这边。
“有人就对了,那颗树的位置射界开阔,我们不管是到土包,还是到土埂,这两段中间的路,都在那颗树的射界中,这种地方,我们要重点观察。
如果子弹富裕的话,直接打一梭子压制一下是最好的。
不过,咱们现在的后勤你也知道,直接开枪太浪费了,所以咱们最好是先将枪口瞄准那里,再快速的穿插到新的隐蔽点。
一旦那里出现异动的话,就直接开枪,那种情况下就不要节省子弹了。
另外,除了这种视界宽阔的地方,还要多注意一些刁钻的点位,小心敌人的冷枪,比如那边。”
潘班长一边说着,然后又指了指几十米外的一个石头。
那个石头的位置并不是很好,射界方面要比前面那颗树后面差很多,但那个点却能和那颗树形成一个相互掩护的交叉火力,一旦冲锋的战士注意力全部放到那颗树的方向时,石头的这个点,就有可能在侧方进行偷袭。
跟着潘班长再次走了一遍冲锋的路,可惜,因为天色的原因,这一段路仅仅只是走到一半,就因为天色太暗,没法再进行教学了。
但即使如此,这堂课下来,杨威也是受益良多,他终于知道为什么老兵在战场上就是比新兵活的久了。
不是因为什么体能,什么枪法之类的。
而是因为老兵对于瞬息万变战场,有着足够的了解,同时也清楚该怎么去应对这些变化。
他们知道在什么情况下,出现在什么地方安全程度是最高的,也知道在什么情况下,敌人可能会出现在什么地方。
这些都是在一场场战斗,一次次尸山血海中摸索出来的宝贵经验。
入夜,部队并没有休息,而是趁着夜色继续开始了前进。
11月4日。
清晨,38军的先锋部队,335团向联合匪军的飞虎山发起了进攻。
同天,各部队的追击作战,也取得了极大的成果。
5日,在335团攻下飞虎山,并进行阻击之际,总部下达了停止进攻的命令。
第一次战役大规模的行动就此结束,而著名的飞虎山阻击战却也开始了。
不过飞虎山阻击战,那是属于335团的英雄时刻。
而杨威这次由于是在114师342团,所以他收到的命令,是转移,以及掩护撤退的命令,这是要为第二次战役做准备了。
当收到撤退命令的时候,杨威所在的班中,战士们都有些情绪。
这进入新罗半个月了,一直在行军,紧赶慢赶的却一仗都没有捞到,就在途中打了一场遭遇战,打的还是伪军的逃跑部队,大家有点情绪也是正常的。
11月中旬。
杨威所在114师一路撤退到了松山里一带,开始了第一次休整。
20日,在第二次战役开始之前。
一个消息传了过来。
一营新调任了一个营长过来。
至此,一营这个英雄营的人员配置已经齐全了,接下来,便是一场大战在即。
(后续章节没写完,写完再一起发,免得看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