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话可不兴说啊,魏大铛,你可千万别去蛊惑陛下。”
“陛下乃是我大禹天子,地位何等重要,我大禹朝离了陛下一天,怕是就得乱成一团!”
“何况是御驾亲征,跑到海上去受罪?要不得,真要不得!”
文武大臣心里的想法很简单,皇帝绝不可能真的御驾亲征,跑到海上去吹风。
陛下看中了这份功劳,这份向海外开拓的名誉,他们这些下人想法子把这份功劳送给皇帝便是。
单纯为了一份荣誉,皇帝压根没必要去搞什么御驾亲征,自己受罪不说,带着下面的人一起受苦。
他们想破头都想不到,此事并非是魏忠贤贪图功劳,试图蛊惑皇帝下海。
而是皇帝逼迫魏忠贤,替自己去把御驾亲征这件事搞定。
这一前一后,两者间的误差,导致了文武大臣做出了截然不同的决定。
明确地表明了自己反对的态度,让魏忠贤颇感棘手。
“就连平日里最支持陛下的三位文武大臣,都明确表示反对。”
“剩下的这些大臣家,不去也罢,态度估计也大差不差。”
这下子,不管是打小报告,还是强行用武德劝服,基本上都不会有效果了。
毕竟一两个刺头,还能想办法用手段镇压,所有人都是刺头,那就只能绕着弯办事了。
皇帝的意志必须贯彻,这如何贯彻到底,就考验自己作为皇帝身边人的能力了。
魏忠贤苦思冥想,逐渐地,想出了一套还算可行的计划。
与此同时,王朝南面的一片群山峻岭中,一片喊打喊杀声,直冲天际。
手持火把的镇北军将士连成长龙,向山脉深处进发,先锋营口衔兵刃,于夜幕中爬上悬崖峭壁。
悄悄摸进倭寇山寨,此刻已然杀作了一团。
前段时间的灭倭一战,曹操可谓是大获全胜,但由于太过着急,没能做到将所有倭寇歼灭,便留下了隐患。
大量倭寇化整为零,变成了土匪,变成了拦路强人。
在民间做大做强,再创辉煌。不知霍霍了多少百姓。
镇北军站稳脚跟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逐步剿灭这些倭寇。
而今天这一场战斗,已经是剿灭倭寇的最后一仗。
最后剩下的几百个倭寇,自发地聚集在了这深山老林间,还想要挣扎一二。
结果反而是被镇北军锁死,如今是进不得退不得,长了翅膀也飞不出这片群山了!
“今日一战,可定百年倭灾。”
郭嘉骑着骏马,手持羽扇,眺望远处仿佛被血光照亮的山脉,双眼微眯。
“内乱一定,大航海计划便能如期展开。”
“届时又是群雄并起,气势磅礴的局面。”
“就是不知……我与王爷,在这大禹厚积薄发,登峰造极的开拓之年,会有怎样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