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瑜可没睡不着,他睡得香的很。早上没什么事的时候,寒梅和凌霜一般不会过早叫他起来。
自打上回膳房里的管事挨了打,就老实多了。
其实就是试探,本来嘛,白瑜也不是没人管的孩子。新来的管事真能不打听就乱来?
无非就是试试,现在知道动不了,就果断老实了。
杨氏无非是想看看老夫人对白瑜的态度要是老夫人觉得管家的权利给了杨氏日后就不过问了,那杨氏少不得拿捏白瑜和宋氏。
但是老夫人明摆着不是那意思,那她只能收敛些。
也不急,总有她做主的那一天。
下午时候老夫人叫了白瑜和白瑛去了荣喜堂。
“上午的时候,宫里头传出了话,除了那三位亲王之子之外,另选二十个王公大臣子弟。年后过来十五就进宫学念书。年纪都要在十岁以上,二十五岁以下。五天回府一次,平时就住宫里。”老夫人道。
“咱们家两个,已经报上去了,你们也好好温习温习功课。宫学里的几位先生都有大才。好好学,日后就有了出身。”
梁朝的科举只有一个雏形,考试不光是你有学问,还要看许多别的,首先你要是有出身的人,或者有名师指点过,或许是有高官或者饱学之士推荐,才能拿到科考入场券。
拿到了,你也不一定能出头。同等条件下,监考们选的都是出身好的学生。
如果你出身好,有名师,就算不去科举也一样出头。梁朝还不到那个看科考出身的极端。
不管是哪条路,总之寒门子弟是很难出头的。
当然,荣国公府上的孩子要想去考试,自然少了很多条件。
但是武将家的子弟,又低于文官家的。
宫学也是一条路,宫学是给皇家子弟们读书的地方。当然不可能只有皇家子弟,还有大臣们家里的子弟。
陛下没有子嗣,这宫学里念书的,都是宗室里的孩子们。
除了几个在外的藩王,京城里还有老一辈的王爷们,他们的孩子。
那都是没有实权的人,他们的孩子却都能进宫学念书。
如今,这二十个名额是很紧要的。
谁家不想送子弟进宫,毕竟三个亲王之子,日后总有一个是要做皇帝的。
如果自家子弟能结交这个人,与他交好,岂不是日后家族都要跟着飞黄腾达?
如此情况下,名额多珍贵?
白启贞肯为白瑜争取,总归心里对这个儿子是有真心的。
所以人心就是这么复杂,他当初不可能抛弃荣华坚持留宋氏做嫡妻,但是这愧疚却一直都在。
家族的担子在他肩上,但是如果可以,他也会为白瑜争取。
白瑜对这个父亲不可能没有怨恨,不过他来历特殊,许多事看的比较淡。
也就隐约能体会一些白启贞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