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看完信上的内容,拍手称赞,“小王果然没看错人,这郑大郎真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
初次见面,小王就觉得郑大郎沉稳有度、机智灵敏。
看来在处理事情方面的能力一点也不弱于少保大人呀!”
郑六爷对郑恒此次的表现也很满意,听太子夸赞郑恒,并没有推辞,而是欣慰一笑。
两人按照郑恒密信中的分析,也认为李希烈不堪大用,但此人毕竟在此次事件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决定任命为蔡州刺史、淮西留后。
淮西节度使的位置任命给了镇北王李台。
镇北王李台是太子亲皇叔,年纪却和太子相仿,虽封了个王位,却没有封地,干脆将淮西封给了他。
其他参与人等一律官升一级赏银百两。
其中,施玉华被任命为京师副都护使,随郑恒回京。
等太子和郑六爷将奏折写好,立即进宫拜见了皇帝,并将此事向皇帝做了详细的汇报。
皇帝看着奏折,略一深思,准了。
五日后。
镇西王李台带着圣旨到了淮西郡。
随着圣旨的宣读,李希烈若不是咬碎了后槽牙,只怕就跌坐在地上了。
他没想到自己辛苦忙碌了半天,却只是个淮西留后,而且把他远远的打发去了蔡州,当了个小小的刺史。
这和他心中原本寄予的希望大相径庭。
刘炳坤等人也没想到李希烈不仅没当上节度使,还被指去了土地贫瘠的蔡州。
但参与的一众人等,都官升了一级,还有赏银,顿时欢天喜地。
最高兴的莫过于施玉华了,他没想到郑恒果然说到做到,不仅将他调回了京师,而且还官升两级,成了四品的副都护使。
郑恒离开的时候,刘炳坤等人都来送行,独独缺了李希烈。
郑恒不甚在意,刘炳坤却在一旁解释,“郑小郎君,千万别生气。李大人只是一时接受不了。想来过一段时间就会好一些。”
“无所谓,当初小爷只是说帮刘将军解除后顾之忧,又没许给他什么。
至于他怎么想的?关我何事?”
郑恒说完,也不看征愣在当地的刘炳坤,挥手向大家告别,钻进了他那辆外表朴实内里却奢华的马车。
施玉华为了避嫌,并没有和郑恒同行,而是带着家眷远远的跟在郑恒的后边。
郑恒也不想和施玉华同行。他来的时候,彻夜狂奔,回去的时候就想欣赏一下大好风景。
让子书去给施玉华回话,让他们随意前行。
没过多久,施玉华带着家眷追上了郑恒,和郑恒道了别,便率先离开了。
郑恒不慌不忙的朝京师赶去,走了一日才刚过了申州。
眼见太阳的余晖也收了锋芒,子书汇报有一处客栈。
郑恒仔细打量着地处路边的客栈,豪华中透着丝危险。
暗自揣测不会是黑店吧?
抬眼去看牛二,和牛二的视线撞了个正着。
牛二微不可查的摇了摇头。
郑恒心领神会。
“那就住这吧。”
没成想牛二听完瞬间瞪大了双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