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水神心大,是他端起豪强这碗饭,名声就比地盘重要,他必须按豪强的行事方法去做。
刘粟、刘万世,迄今保持玩家身份,自然不懂水神的无奈。
他一个讨伐区星、孙夏的小小中郎,如果不去洛阳共襄大业,谁承认他这个自封的扬州刺史?
相反,只要他去了,就算朝廷没开口,豪强一口咬定,他就是扬州刺史,那他的刺史之位,就坐的安稳。
至于被刘万世摘桃子,那就只能看区星、孙夏本事,能不能撑到他回援。
十七路诸侯讨董,其中声势最隆者,当属袁绍。曹操左右横跳,既然跳回豪强势力,那他就得乖乖蛰伏于袁家之下。
一番互相扯皮,袁绍虽然兵少,却依旧为诸侯盟主。
但这其中,有几个人必须一提。
刘备,虽然他只以平原相的身份,跟在公孙瓒之后,但其背后直接站着十万宗室玩家,为十七路诸侯兵马前三!
曹操,兖州豪强虽然多有投效,其手下豪强玩家更是不下二十万,但遍布兖、豫各个太守、州牧手中,因此并不出众。换句话说,曹操是在藏拙,不想抢袁绍风头。
马腾、韩遂两路,这两位想在宗室面前显眼,目的自然是摆脱刘粟影响。不过,少年马超很快就要现世,因为刘粟抄他们老家去了。
还有大家心心念念的赵云,界桥之战前,赵云在袁绍军中,只是个百夫长,很不显眼。
然后是孙坚,也就是角色扮演者水神,为了对抗刘万世,他以扬州刺史之名,投效在袁术帐下。目的,想必大家都懂,他不想前线缺粮。
最后一路,就是皇甫嵩,冀州刺史与海内名士双重加持,若不是黄巾之乱他正被皇甫帅绞杀,没机会冒头,恐怕这次盟主,非他莫属。
可即便如此,皇甫嵩还是夺了属于袁术的副盟主,以3万冀州精骑,与袁绍、曹操为豪强三巨头。
看到这里,真相貌似浮出水面,前兖州刺史曹操因盗马失官,罪魁祸首就是这位!
这是个不一样的诸侯讨董,除却黄巾毫无存在感,只在河东为董卓张目,宗室刘备、豪强三巨头、寒门最后的希望公孙瓒,都在中牟城聚集,威逼荥阳。
这一次,除了马腾、韩遂在西凉,其余诸侯皆在中牟。只因为刘万世滔滔之势,河洛南麓,不需要任何人插手。
偏偏刘万世一句非有诏不得进京,搞得曹操娇诏都没敢发,生怕刘万世上火,直接覆灭兖州。好在,此时曹操也不缺这点名声。
袁绍吃着叔叔的名声,人生第一次踩在嫡子袁术头上,意气风发:
“列为英雄,今日我等汇聚于此,只因董卓倒行逆施,残暴无度,我等方兴仁义之师。在此,袁绍感谢列位英豪,能为大汉江山之兴复,尽第二次力!”
袁绍只说英雄,不说官职,自然是因为他一介渤海太守,虽然一郡之地坐拥百万百姓,但到底官太小,所以干脆不提。
至于江山兴复第一次尽力,自然指黄巾之乱,在场大多数人,都是在黄巾之乱中崭露头角。
皇甫嵩、孙坚此时玩家扮演,对袁绍的官话一丁点儿兴趣也没有,正窃窃私语。袁绍心头冒火,却一点办法也没有,只能选择无视。
当然,更狠的还在刘备身后,一大摞副将,叽叽喳喳,尽显玩家散兵游勇本性。
袁绍无语,心念微转,计从心来:“诸位,我等六十万大军,若只限于荥阳之地,粮草实在紧缺,不如我等兵分三路,如何!?”
诸位看向袁绍,袁本初终于有了些盟主的感觉,赶紧出馊主意:“刘备,汝虽官小,却是宗室之后,命你于荥阳南下,取宜阳,攻弘农,断董卓退路。”
刘备看看身后一大摞副将,面有为难:“不知盟主,我兵粮从何而来?”
袁绍冷冷一笑:“汝即为宗室,那荆州刘万世滔滔之势,不肯共襄盛举,怎的连粮草也不舍得!?”
刘备不再争辩,然此时有副将在他身边耳语,刘备会意,拱手领命:
“刘备遵命!但为防我刘玄德南下,盟主却攻不破荥阳,以致后路断绝,备请命后军,荥阳城定,再行出军!”
“你!”袁绍气急,无话可说,料他六十万大军,顷刻便能下荥阳,便也不再争辩。
刘备这里碰了钉子,袁绍转瞬换了个姿态,显得甚是卑微:
“皇甫大人,观您与孙坚刺史颇为亲密,且文武相合,配合无间,请为北路军,直取虎牢关如何?待我等拿下荥阳,再与您汇合。”
皇甫嵩有点犯嘀咕,这和他了解的历史可不一样,那虎牢关前吕奉先,非刘关张不可挡,现在刘备分兵,其他人都是去送死!
不过,倒也没必要拒绝,荥阳这边,可还有个好大将,等着孙坚动手,料那袁绍,很快就会求救:
“皇甫嵩领命,我欲与河内两面夹击虎牢,不知盟主可能应准?”
皇甫嵩海内名士,如此姿态,给足袁盟主面子。既然皇甫嵩计策无误,袁绍自然不会顶撞:
“一切但听皇甫大人安排,如此,河内太守王匡听命,命你速回河内,壮皇甫大人声势!”
大人物解决,剩下的都是同僚,还都是小辈,袁绍没了掣肘,大发盟主凶威:
“孟德,与我攻破荥阳!袁术,淮南富庶,命你总督大军粮草,若有不足,我斩你项上人头!”